发展与环保不可兼得?
2013年6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希望通过能源转型逐步扩大使用再生能源如光能、风能以及水利资源。许多人认为,这是向环保生活方式迈出的重要步伐。
但帕克(Karl-Heinz Paqué)不属于这类人。"我们在德国做的项目,对全球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德国毕竟太小了。"帕克是马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认为,关键是那些追赶上来的国家采取什么政策,因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那里。
"追赶上来"的意思是走上了欧洲人的道路:数百年来,欧洲关注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富裕,那时,他们还没有发现对环境的热爱。"环保概念是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才出现的。"帕克说,"在我们这里,环保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环保的理念刚刚产生,而在印度,持续的时间可能还会更长些。"
煤炭的复兴
富裕的、受环保运动较深影响的欧洲人有很多理由担心,在这里被看作是肮脏能源的煤炭会重新受到热捧。位于波茨坦的气候研究所副所长兼总经济师埃登霍夫(Ottmar Edenhofer)说,"煤炭正在经历着人类工业史上最大的复兴。"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国家都用天然气取代了煤炭,但现在,人们却看到这一趋势正在发生逆转,原因是煤炭极具竞争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便是在廉价煤炭的推动下。印度、南非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焚烧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时产生二氧化碳,对大气带来负担,长久的后果是气候变暖。如果各国都不采取行动,据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报告,本世纪结束时,地表温度将上升至5.3摄氏度,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迄今为止,旨在达成有效气候保护协定的所有谈判均以失败告终。不论是为二氧化碳设定上限,还是气体排放交易权,各国的立场都相距甚远。
原材料的贬值
位于波恩的马克斯·普朗克公共财物研究所的冯·魏茨泽克(Carl Christian von Weizsäcker)说,"长远看,世界气候保护协定至少可以减少一定的煤炭和原油的消费。"但化石能源丰富的国家觉得气候协定却是一个包袱,"有了气候协定,这些国家的资源价格便会下降。因此达成一致非常困难。"
此外,一些国家的谈判立场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肯尼亚、乌干达、莫桑比克等国都发现了天然气矿藏,加拿大开采油沙有利可图,于是它们都对气候保护协定失去了兴趣,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限制污染,都会降低这些国家原材料矿藏的价值。
多数专家都认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失败后,近期内达成一致、出台气候协定的前景变得更为渺茫。而更困难的说,在降低经济发展目标上达成一致。一个没有经济成长的生活虽然还停留在梦想阶段,但在许多西方工业国家,它却是传播很广的概念。
从全球的角度看,零增长率并不是一个严肃的选项。埃登霍夫说,因为"非欧之间、非美之间的巨大鸿沟,无法令人接受。"他的计算模式显示,"必须让美国的人均收入减少80%,才能让非洲人达到相当于拉美的生活水准。"
因此,不会出现有意识限制经济发展的状况,而同时,全球性气候保护的规定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地区性做出的努力,比如碳气体排放交易不是不能运作,就是力度不够。一些人认为,地球正朝着毁灭迈出步伐。
经济学家帕克却怀疑上述预言。他说,对未来进行可靠的预测,完全不可能。"想象一下,我们正处在1913年,也就是100年前,要对世界发展进行预测,但预测只能从当时的技术条件出发。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三代人的功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因此,对预测这类事要特别小心。"
换言之:不要惊慌,人类到时会想出办法。希望帕克自己的预言不致大错特错。
作者:Andreas Becker 编译:李鱼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