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吸引游客和留学生的老牌国家”
2013年12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官媒《环球时报》12月3日发表评论,流露中国对卡梅伦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不满,并称从国际地位看,英国对中国来说"不再是一个大国"。社评的标题是"中国舆论很难对卡梅伦热情起来",文章指出,在卡梅伦去年接见达赖喇嘛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不久前的表现,因此舆论尤其互联网上的声音很难对他的到来表现出热情。"
与达赖喇嘛的会面使中英关系陷入冰冻期。但卡梅伦此次访问曾被视为双边关系回暖的标志。周二,卡梅伦分别会晤了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协议。有英国外交官将此次访问称为迄今为止英国对中国规模最大的"贸易出使"行动。随同卡梅伦出访的有100多位经济界人士,包括壳牌、劳斯莱斯(Rolls Royce)、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以及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
卡梅伦在上海还会见了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和计划收购伦敦出租车制造厂家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
英国是"可以替代"的
但中国官方舆论对卡梅伦的热情表现并不领情。《环球时报》的评论说,"卡梅伦无论怎么做都是出于他的执政利益和英国国家利益,我们不认为他的这次来访会是中英'斗争'的结束。" 文章还批评英国政府在香港的双普选问题上"不断说三道四,对香港与中央对立的泛民派给予半公开的支持。"
评论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在中国欧洲外交中的可替代性很强,而且英国已不再是什么'大国',它就是一个欧洲老牌国家,适合旅游和留学,有几支好球队。"
这篇评论引起了国际媒体的主意,英文《南华早报》也进行了报道。一位读者bmr随后评论道:"有意思的是,有大量媒体报道关注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英国)是很小,而且向来如此。"另一位wailunscmp写道:"典型的大汉族主义傲慢,贬低别的国家和民族,似乎中国人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影响世界的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和GDP,而是软实力。"
一位网友在环球时报评论跟贴道:"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现在放低姿态,不过是需要中国的市场,需要中国到英国投资,他在国际矛盾出现时,还是会与中国为敌的,这个国家不能轻信"。"经军9887"在新浪微博上写道:"中国一直信奉 "外交无小事",因此对很小的国家我们也以礼相待,唯恐失敬。但经过这些年的风雨,我们也同时有了"外交无大事"的战略自信。"
何时归还掠夺文物?
除了在官方日程中努力营造积极气氛,卡梅伦还试图通过社交媒体与中国民众互动。他于上周五在新浪微博开设了账号,至本周三,已拥有23万多粉丝。卡梅伦请中国网民们对他提问,而他将在访问行程中予以回答。得到最多"赞"的问题是,颇有人气的英国连续剧"福尔摩斯"的第三季何时推出?还有不少人询问卡梅伦家的猫Larry近况如何。
另一个引起较大反响的问题是官方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提出的,问英国打算何时归还从中国"非法掠夺"的文物。法新社报道称,这里指的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3000件中国文物,它们是英国军队在19世纪的侵略战争中掠走的。据称卡梅伦尚未对这一问题作答。
综合报道:叶宣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