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Klima Kopenhagen Abschluss

2009年12月20日

经过12天的艰难谈判,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本周六结束时,最终避免了失败的结局。与全球气候变暖进行的斗争没有取得进展。与各界此前对此次峰会的期待相比,与会各国达成的共识可以称之为气候保护进程的一大挫折。

https://p.dw.com/p/L9GK

两年前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与会国也曾相争不下。会议结束时,各国为制定新的气候保护协议达成了一个时间表,商定新协议将于2009年在哥本哈根签署。然而,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数月人们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样一个协议是无法产生的。为了挽救败局,越来越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决定前往丹麦首都。于是哥本哈根会议成了一次规模和规格不同以往的超级峰会,以至于在某些时候几乎陷于混乱。就会议达成的结果来看,可以不客气地说,这一切是徒劳无益的。

这是一场不寻常的会议。所有与会者在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即我们必须为制止气候变暖做点什么。将地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目标一再被提出来,这一指标被视为人类可能控制气候变化的界限。但一旦涉及具体的步骤,情况就变得异常艰难。中国不希望由独立的检查机构来监督减排,欧盟拒绝在减排目标上再作出更多承诺,美国则无意作气候保护的先锋。非洲国家希望得到更多资金援助,却无法保证在资金使用上做到透明。最后会议陷入僵局。

为了避免大会彻底失败,大家空手而归,部分与会国起草了一份长度仅3页文件。就是这样一份缺乏实质内容的文件,还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为"史无前例的突破"。而这短短3页中,没有任何有约束力的责任规定,只是一种用来掩盖失败的手段。

哥本哈根峰会的结果将加深南北间的鸿沟。此次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原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让全世界来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自信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各国所争取的已超出了气候保护的范畴,而是有关未来世界的权力分配、以及安全和稳定。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心7万平米的空间里,我们这个星球上的重大问题,犹如被置于放大镜下一般触目惊心。

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哥本哈根显然不是一个带来好运的地方。几周前,他亲自出马为美国城市芝加哥申办奥运会空手而归。现在作为全世界众望所归的气候保护带头人,他再次无功而返。奥巴马的讲话和以往的一样精彩,但这次巴西总统卢拉讲得更好。奥巴马重视气候保护的精神可嘉,但这还不够,他在哥本哈根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领袖风范。

全球的气候保护政策将往何处去?过去一段时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的互信在哥本哈根毁于一旦。现在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应为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负责的富裕国家必须站在气候保护的最前列,而不以其他国家的立场为前提条件。工业国不能总是谈论分摊负担,而是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人们在哥本哈根错过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国际社会本来可以显示其行动能力,本来有机会为解决全球面临的诸多其他问题提供蓝图,例如与贫困作斗争。

过去20年间,人们在气候政策方面始终只能以微小的步伐艰难地向前迈进。哥本哈根会议是一个巨大的倒退。京都议定书启动的减排进程尽管还没有彻底失败,但从过去几天情况来看,各国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已经不可能达到类似1997年在日本取得的成果。哥本哈根会议埋葬了这一希望。

作者: Henrik Böhme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