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的“圣战者”
2013年10月2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一个吉哈德分子看来,去叙利亚有很多理由:自命为"圣战者"的他可以与一个"没有信仰"的世俗掌权者对抗;他可以参与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战斗,一些人认为这将最终决定中东地区究竟由哪一派别掌权;此外,还有在叙利亚的废墟上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前景。
叙利亚的"德国营"
有这些目标在眼前,许多逊尼派极端分子从国外进入叙利亚境内。据英国简氏研究所不久前发表的一项研究,叙利亚共有1万名吉哈德分子。他们与基地组织"全球圣战"的意识形态接近。此外,还有3万-3.5万名极端伊斯兰分子,主要参与叙利亚的权力之争,唯一的目标是推翻阿萨德。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联邦宪法保护局估计,在叙利亚的外国战斗人员中也有约200名吉哈德分子来自德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北威州,其次是黑森、柏林、巴伐利亚和汉堡。超过半数的人拥有德国国籍。他们中大多数位于所谓的 "德国营",由主要来自德国的吉哈德分子组成。
战斗能力有限
来自德国的这些吉哈德分子在战斗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很难判断。亚琛工业大学政治学者哈曼(Alexander Hamann)指出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们处在一个战场上,周围有很多有经验且极为专业的战斗人员。
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吉哈德分子曾在波斯尼亚、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参战,与来自德国的极端伊斯兰分子的经验阅历完全不同,后者可能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哈曼说,后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理想主义"的年轻人,来自和平的环境,从未经历过类似的状况。
哈曼说,未受过训练、没有相关经验,这些年轻人完全无法参与眼前的战事。"在伊拉克或者巴勒斯坦就有这样的事,年轻的西欧人被有经验的老手拒之门外,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与战斗相关的能力。"
恐惧与困苦
但德国的极端伊斯兰分子还是有"用武之地"。哈曼说,吉哈德组织早已将工作细分化,"各尽其长"。比如,有人专门负责财务,有人负责媒体工作如通过互联网征募新成员。
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不久前发表一份题为"伊斯兰主义:起源与表现形式"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许多来自德国的吉哈德分子不懂阿拉伯语,因此无法与来自其它国家的同道交流,也常常因此而孤单寂寞。此外,他们往往面临恶劣的住宿和饮食条件,患上疾病,时常担心自己的性命,因为恰恰是训练营经常成为受攻击的目标。
归心似箭
这样的经历在他们回到德国后会有怎样的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再就是,他们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危险。哈曼说,他们在叙利亚学到什么样的技能,目前还很难说,再就是,他们是否还向以往一样充满斗志。
因此,从叙利亚等国家回来的吉哈德分子并非一定会成为坚定的恐怖分子。德国宪法保护局的研究认为,他们中许多人在国外的战场有幻灭、消磨斗志的经历。因此,他们想尽快回到德国。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在所战斗的国家并没有有效的签证,他们没有护照,没有钱。最后的出路只剩下:向本国的大使馆求助。
作者:Kersten Knipp 编译:苗子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