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在香港的魅力
2012年11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1997年回归中国的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回归的条件之一就是香港能够保持高度自治,其中也包括保障出版自由的法律。出版自由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来到这里的内地官员、商人和学生都涌向书店,渴望在这里读到涉及中国最敏感话题的书籍。
十八大促使禁书热卖
唐(Paul Tang)先生是铜锣湾中心购物区附近一家名为"人民公社"读书咖啡店的老板。他意识到"来到这里的人希望更好更多地了解他们同行的竞争对手。谁上、谁下、谁麻烦缠身。"唐通过店门口一张毛泽东的照片来吸引购物者的注意,旁边清晰的写着中文字:"禁书"
统治中国的共产党目前正在经历10年一次的最高权力交接,并于本周四拉开了18大的帷幕。同时,关于哪些政治明星将走上坡路,哪些人又将走下政坛的各种猜疑纷纷浮出水面。
这也给唐先生了带来了商机,他透露,政治话题的禁书销量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升了30%。唐先生相信,他的客户中包括一些中国情报机关的人,他们经常花费数百美金购买政治禁书。他的书店已经成为了"收集情报的必经之地"。
目前卖的最火的中文禁书就要数夏飞、程恭义联合撰写的《政治局七常委》以及梁剑的《习近平新传》。而阅读起来更引人入胜的要数沈琳-方延鸿的《中国黄朝-高干们的情妇们》,另外一本受众人欢迎的就是余杰的《中国影帝温家宝》。唐先生说,商人渴望看到这些书籍,以此了解中国的领导层换届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太敏感"
另外一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姓林(音)的书店老板也表示,一些守口如瓶的内地官员是他书架前的常客。"他们不会告诉你任何事情,但你能看得出来这些人是政府或者军方的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禁止一些被认为是会威胁到领导层或者社会稳定的书籍。但正是这种禁令反而会激发人们对香港禁书的兴趣。
在"人民公社"附近的另一家书店里,被归类为"敏感政治"的书籍几乎占据了一半的书架。这里的一位助理经理表示,这类书籍的销量在过去的一年中增加了近50%。拜访香港的大陆人在微博上互相交流着偷偷把禁书带入中国的经验,有些人建议传统的"移花接木"换封面的方法最好使。
严格检查不能阻止禁书入境
在香港工作的大陆人张千叶(音)今年25岁,经常把禁书带到中国。她表示今年3月中国海关查到她带着一本关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书籍入境。虽然这本书被当场没收,但这不会阻挡她再次作类似的尝试。她表示:"信息注定会自由流动,海关也拦不住。"
回到唐先生的书店,一名张姓中年大陆人说,18大期间把禁书带回去的风险很大。因为现在是"太敏感的时期"。但翻阅了几个小时后,那些所谓"内幕消息"似乎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他。他表示:"我估计带一本书回去应该问题不大"。
来源:路透社 编译:任琛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