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有所缓和,危机远未过去
2014年10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示威学生做出妥协,解除部分封锁,持续了8天的香港紧张局势周一(10月6日)出现缓和,城市生活节奏逐步恢复正常,交通部分畅通,公务员得以进入各机构上班、部分银行、商店恢复营业、部分学校复课。
此前,港府向示威运动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在周一凌晨前至少部分结束“占中”、结束对特首官邸的围堵,使市民能不受阻碍前往工作地点、学生能前往学校,否则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重建社会秩序”。
预备性对话
为避免发生暴力冲突,以学生为主的抗议运动周日做出决定,部分解除对港府驻地和金融商业中心地区的封锁,并接受当局的对话建议。今天早晨,示威者人数明显减少,其中不少人是因为必须上班,或因连日参与抗议行动而疲惫。
香港学联今天证实,昨晚与港府的代表进行了“预备性会晤”,但双方未能就对话的条件达成一致。一名学生领袖同时表示,要求在香港这个特别行政区实现真正普选和更多民主的抗议运动仍将继续进行。这位学联领袖强调,对话并非闲谈,而是要解决问题,要有实质效果,因此,学联方面坚持对话要符合三点要求,即:多轮、对等、落实。他称,学联方面“已表达最大善意和诚意”。
自9月26日正式发动“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行动以来,在长达8天的时间里曾有数以万计的港民参与,导致部分公共生活瘫痪,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仍不清楚,双方之间的对话将如何以及何时正式举行。对于学联提出的三点要求,政府方面的代表未予同意。据报道,预备性对话中,双方仅达成共识: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互相尊重对方立场。
对于是否撤离现场,示威者阵营内部仍存有争议。多名中大学生今天早晨在火车站广场打出“我们被迫扰乱民生,只因本就民不聊生”、“停止上课,否则我们将一无所有”等横幅,争取市民谅解,并呼吁坚持罢课。
学联吁市民谅解
此前,学联发表一份题为“占领之路无可奈何, 民主未来需付代价”的《致各界市民歉意书》,对年轻学子多日来罢课、占中、集会,示威、游行的原因做出解释。《歉意书》指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争取民主定必伴随一定程度的牺牲。是次占领行动,就是牺牲占领者的时间、精力和承担罪责,以及牺牲道路使用者和周边市民的生活便利,换取政权让步。这一切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公义,……”。
《歉意书》强调,“只要港府回应民间清晰及单纯的诉求—争取真民主、真普选,占领危机定能瞬间解除。伴随着牺牲和醒觉,未来香港民主之路定必更为广阔”。
《歉意书》最后向市民发出呼吁:“如今,香港社会面对的不独是政权取向问题,更是关乎捍卫真相、公道的良知和勇气。因这种关于民主自由、大是大非的议题,关乎每个市民的福祉,是支撑着整个社会架构的道德价值,市民必须奋起反抗,争取理想社会”。
学者、公务员协会发声
80名香港学者同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敦请港府以具体承诺及行动回应学生诉求,启动对话。声明指责当局至今只表示对话之门一直开启,但对学生及市民的诉求“置若罔闻,立场丝毫没有软化”,“如此强悍态度已抵触文明管制的规范及底线,势必令学生及市民难以接受” 。
香港高级公务员协会周一发表声明,要求公务员谨守岗位,确保市民服务不受影响,呼吁市民和平理性表达意见,同时期望港府“多关心年轻人需要”。公务员事务局一名前局长、前大律师公会主席等24名各界人士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港府“尽快与学生对话,令事件在和平及非暴力情况下解决”。声明指出,这场由学生启动的民运并非革命,并非以推翻政府为目标,而是诉求清晰,只为推进香港民主制度。
官媒继续发出强硬信号
中国官媒继续保持其对“占中”的指责基调。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占中’是在开民主倒车”一文,谴责“占中”是“以民主之名破坏民主发展的行为”。昨天,《人民网》上发表一篇评论,明言,“占中”8天后,“此时此刻,可以说,已经到了必须抵制‘占中’、尽快换香港一片净土的关键时刻”。
这显示,1997年“回归”中国以来香港所经历的最严重政治危机远未结束。
凝炼/洪沙(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