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毕加索”里希特
2007年2月9日现代隐者
这位被誉为“ 21世纪毕加索”的艺术巨匠若漫步在第二故乡科隆的街头,可能并不会引来路人的目光。-他身材矮小,满脸络腮胡,戴一付眼睛。虽然已经三度结婚的他也象毕加索一样喜欢女人和奢侈,但一生躲避公众的追踪,很少在鲜光耀眼的艺术界场合露面。要他接受采访之难犹如奢求晋见教皇。
然而,在享有“艺术指南”声誉的杂志“ Capital”上,他名列尚健在的当代画家排名表的首位。他得到的艺术奖项难以胜数。他的作品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在艺术市场上,他的画作创下拍卖天价。
1932年2月9日,里希特出生在德累斯顿。他不同凡俗的艺术倾向不见容于东德当局,入学申请遭到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拒绝。1961年,里希特设法逃往西德,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深造。1971年至1993年,他担任该学院教授。还在60年代,他便已被视为德国先锋派的标志性人物。
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派
按照德累斯顿盖哈德.里希特档案馆负责人埃尔格尔的说法,与毕加索不同的是,里希特不把自己的身世当作艺术的来源。那位西班牙圣手惯于从自己的私人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而里希特则极力避免让个人的生活历程与自己的画作有任何牵连。但在风格、表现手法、手段的创新和转换速度上,他与毕加索却如出一辙:无论是早期的流行艺术,还是以后的“抽象表现主义”,-当别的艺术家刚刚涉步其间时,他已经尝试或创出另一种风格。他60年代中期开创的将剪报、照片、草图、色彩研究、风景、肖像、静物、历史物料和胶原蛋白混合在一起的“地图册”艺术便是他典型的风格之一。
如果说,没有矛盾和决裂便无以为“先锋派”,则里希特是得了先锋派的真传。早年起,他的作品便充满矛盾和与一般艺术概念相悖的怪诞。从以照片和画稿为基础的照相现实主义的模糊油画,到玻璃和镜子作品或室内外装饰,他不断求新求变,研究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真谛。
某些艺术评论家们对里希特的特立独行自然颇有微词,批评他缺乏连贯性和对风格的忠诚态度。但是,数十年来,里希特作品身价如日中天,再度证明批评家之于艺术的无奈。还是埃尔格尔博士说得好:“盖哈德.里希特是拯救了21世纪绘画的艺术家之一。”
面对行动艺术或雕塑,数十年来,当代绘画艺术已无数次被宣布“死亡”。但里希特以其媒介题材画作找到了一种形式,使人类仍可以在多少人确信绘画艺术已无以为继的时代仍继续创造出不让于古典杰作的新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