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er Experte über chinesische Staatsfonds
2008年9月5日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数家大银行在海外愈加活跃,投资攻势频频。去年12月,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摩根士丹利达成一项交易,将购买约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公司发行的到期后须转为普通股的可转换股权单位。去年十月,中国中信证券也曾与贝尔斯登银行签署协议,相互投资10亿美元。不过,在摩根大通收购陷入危机的贝尔斯登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放弃了这项计划。 但中信证券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将继续推动海外业务的发展。
中国开发银行也积极活跃在国际投资市场,它不仅参加竞购德国德累斯顿银行,还对计划今秋实现部分私有化的德国铁路公司表现出兴趣。在竞购德累斯顿银行的角逐中,中国开发银行不仅出价更高,还准备以现金支付。不过,最终则是德国商业银行赢得了德累斯顿银行的收购权。
德国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斯蒂芬·迪克表示:"可以看到,从2006年以来,来自中国的银行,不仅是中国开发银行,还有其它的中国银行在海外都更为活跃,通常他们只是购买外国银行的少量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很活跃,中国开发银行也一样。当然和中国开发银行碰到的情况一样,他们在所涉及到的外国银行的所在国都遇到了政治阻力:人们有些担心,这些新的,资金较雄厚的投资者会获得本国重要的工业企业和银行的股份。"
在目前的市值排行榜上,有三家中国的银行跻身前10名。从去年7月以来,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就居全球第一,中国建设银行则排名第二。中国银行也取得了第五的名次,排在花旗银行和美利坚银行之后。
经济学家斯蒂芬·迪克对中国各家大型银行和金融集团目前加强海外运作的背景分析说:"在我看来,这是两三个因素共同产生了作用。一是中国从2005年开始的对银行领域的改革使中国的银行实力得到加强,包括重新注入资金,清理呆账等等。同时,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银行兴趣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认为,目前一些外国银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到削弱,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加入博弈的时机。不过,它们大多数情况只是购买少量股份,而不是完全收购或者成为大股东。一般来讲,我将其定位为金融投资,这些银行试图作为投资者出现,并且在那里获得盈利。"
不过,斯蒂芬·迪克也指出尽管2005,06年以来中国银行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比如中国农业银行就依然面临资金不足,呆坏账比例高的问题,另外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亟待改革。此外,中国的银监会是否乐见几家大银行向海外发展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像投资贝尔斯登和花旗银行的计划就没有得到中国银监会的同意。"
中国的国家基金以及国有银行的财富相当大的部分建立在持有美国国债的基础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约1.68万亿美元,主要投资于美国的国债。如何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中国的冲击无疑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