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心有余而财力不足
2004年3月5日在外交部长菲舍尔看来,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虽然外交部的财政预算仍有四分之一用于文化交流,但这一部分也不得不紧缩。2003年政府投入对外文化事业的经费是5亿6000万欧元,今年的经费将被大幅削减。菲舍尔说:“如果还要进一步节省开支,这就关系到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了。不仅对外文化政策,我们的驻外外交机构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所说的裁减已不仅仅是触及皮毛和筋肉了,而是深入骨髓。到了这一地步,整个肌体就被破坏了。”
菲舍尔表示,在世界各地广泛设立机构,无处不在的对外文化政策虽然是值得推崇的,但却是国家经济上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有所选择:“有意识地选择重点地区是一个痛苦的取舍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即将来临的欧盟东扩只是许多变化中的一项。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侧重对象。此外,德国政府的对外文化政策将更重视中东和东亚。德国在伊斯兰国家的文化机构将得到更多资助。菲舍尔说:“与伊斯兰教国家之间的文化对话不应该只是一时的热情冲动,而是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的事业。”
支持阿富汗的重建也是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内容之一。德国外交部向阿富汗提供的援助资金的三分之一是文化和教育投资。去年德国在喀布尔开设了歌德学院,并资助建立了两所学校。但菲舍尔也承认,过去为了节省开支做出的一些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也犯过错误。比如关闭了巴基斯坦拉荷尔的歌德学院,从9-11事件的政治背景来看,这是个错误,必须得到纠正。”
由于经费不足,菲舍尔希望吸收私人捐助,集思广益。目前,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已开始加强合作,计划也包括建立共同的文化机构。另外人们也开始考虑在国外建立规模较小的,机制更灵活的文化机构,而并不一定总是昂贵的歌德学院。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已提出了针对中东欧国家的具体计划。联邦议院文化委员会中的反对党政治家批评菲舍尔,作为副总理也要为糟糕的财政状况负责。他们要求政府给予对外文化事业更多资金。自民党议员奥托对菲舍尔说:“您不应该只在这个会议厅里大谈对外文化政策的好处,而应该在公众面前赋予这个题目更重要的地位。”
基民盟议员施泰因巴赫则呼吁政府将对外文化政策这一领域的主管权限集中到一个部门,而不是象目前这样,由外交部和总理府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