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时喜剧:与难民同一屋檐下
2016年11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这边是德国慕尼黑高达上的别墅区,那边是难民临时住所集装箱;这边的居民每天受工作倦怠的困扰并定期去打祛皱瘦脸针,那边的人生活里面对的是恐怖组织博科圣地斩尽杀绝的厄运。德国导演西蒙·凡赫文(Simon Verhoeven)的喜剧新作"欢迎来到哈特曼一家"(Willkommen bei den Hartmanns)里聚焦人生反差到极致。
主人公一家哈特曼家境优越,每个人却都因为种种原因过得不痛快:哈特曼夫人是退休教师,离开岗位的日子借酒消愁;哈特曼先生人老不服老,动不动就去美容师那打祛皱针;美容师给哈特曼先生的永葆青春建议则是- 放松心情;哈特曼家的千金小姐大学读了多年还迟迟没毕业,外加是条郁闷的单身狗;这家的大儿子则被工作耗尽了最后一点经历,身心疲惫,也无力好好抚养幼子。
这一家人都揣着各种不满抱怨人生,直到哈特曼夫人有一天自作主张,决定接收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难民小伙迪亚洛,才让这一家人意识到自己一直多么虚度。迪亚洛的家庭在尼日利亚遭到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的血洗,却没能夺走他乐观开朗的天性。到了哈特曼德国一家后,迪亚洛反而扮演起了心理开导师的角色:他把哈特曼夫人的酒瓶藏起来,帮她戒酒瘾;给单身妹妹介绍对象;让哈特曼先生面对铁一般的事实- 上了岁数就要服老!
剧情不乏俗套 却喜感极强
相比纪实片和剧情片来,喜剧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尽情地利用幽默的神奇力量展现人们对难民和德国人固有的偏见。剧中也的确充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类角色,从热心助人到警惕反感的态度均有再现。哈特曼一家人里对接收难民的态度就各有不同,妈妈和妹妹属于比较热心愿意伸出援手的,而爸爸和哥哥则对这位来自非洲的小伙子多一分提防和保留。
影片故事发生在德国慕尼黑应该不是巧合。去年9月,热心民众手拉横幅、手捧礼物到火车站欢迎难民的就发生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而几个月前,一名17岁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在火车上持斧子砍人事件也发生在巴伐利亚州。这名被警方击毙的17岁难民此前在一部视频里表示效忠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而这名未成年难民到德国后就是被一个寄养家庭接纳安置。
难民的融入问题仍是重任
在"欢迎来到哈特曼一家"这部影片中,难民小伙迪亚洛最终对哈特曼一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然剧情里有些煽情俗套,但并非完全脱离事实。生活在波恩的帕特里克·罗伊什(Patrick Leusch)一家真的接收了一名16岁的阿富汗难民。罗伊什自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除了捐款捐物,他说他们一家考虑能为解决难民危机做些什么更多贡献。他同时认为"难民如何融入德国社会才是更艰巨的任务"。
罗伊什还介绍说,他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认为去德语班教课或是陪着难民办理各种手续这样的志愿者工作,他和妻子由于是双职工无法抽身,但是他们觉得让一位难民到他家里来生活,这点他们能做到。自从这名16岁阿富汗难民到了罗伊什一家后,这一家庭不仅多了一名成员,也增加了了解更多文化和习俗的机会:"我们的德国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我们家的养子要适应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认识了解了另一种文化,到了晚上,就是我们谈天、做课余活动的家庭亲子时间,我们一家人的交流更多了。"
"我们德国人还是太刻板"
不久前,德国刚刚出版了一本专门面向难民家庭儿童的读物。慕尼黑的话剧舞台上还有难民加入了表演队伍。随着喜剧"欢迎来到哈特曼一家"的上映,德国的难民话题也被搬上银幕。
通过喜剧的表现方式,这部影片也许能让人们重新思考助人为乐、难民融入等问题。德国当红演员、在这部喜剧中也有客串的埃利亚斯·马巴雷克(Elyas M'Barek )认为德国人说到底还是太刻板,老放不下所谓的身份认同。他说德国正面临的难民潮也许能帮助德国人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认同。
喜剧"欢迎来到哈特曼一家"11月3日起在德国各影院上映。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