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校园暴力严重,教师常感束手无策
2005年2月15日很多中小学生走在上学的路上都感到害怕,平均每两个女生中就有一人表示上学的路上不安全,男生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间的暴力倾向和攻击行为。海尔格.迪特里希是柏林市一所综合中学的教师和柏林州教育协会主席,他对德国校园暴力关注多年,深知一点小的口角就足以导致学生间的暴力冲突。他说:“骂一句‘婊子养的’就会导致一场肢体冲突,因为被骂的人感到自己的母亲被羞辱了,于是就向对方伸出了拳头。从口头上的冲突到暴力冲突是很快的。”
德国联邦教育协会主席路德维希.埃京格认为,学校暴力并不是什么新的现象,但是让人感到担忧的是暴力行为变得越来越野蛮。他说:“暴力行为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是在朝不好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动手打人的门槛越来越低,一点小事就足以成为动手伤人的理由。”
学校暴力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和城市问题区的特殊现象。诸多比较调查发现,虽然城市的校园暴力问题更严重,但是乡镇校园的暴力风气也越来越盛,而且各种类型的中学都有这种倾向。很多学校自己无力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对这一现象缺乏准备,因为他们接受的职业教育中没有如何对付校园暴力这一项。
不过,老师们往往都能很早就预感到严重暴力事件的出现,也就是说没等到警察出面时老师们往往就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德国警察工会主席沃尔夫冈.施贝克认为,教师与警察应该加强合作,例如联合培训如何预防暴力。他说:“我们建议每个警察片区应该指定一名专人负责与当地学校联系,彼此建立联系,在出事时第一时间内这名警察就能赶到学校。这样做了,人们就会知道,一出事警察就会出现。”
路德维希.埃京格认为,学校领导也必须勇于承认自己校园内存在暴力问题。他说;“校长们应该乐于接受警方提供的这一合作。人们不应该觉得报警是件影响学校声誉的事情,而是要主动出击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甚至能让坏事变成好事,为学校赢得声誉。”
沃尔夫冈.施贝克指出,不但校长们需要被说服,家长们也需要转变态度。他本人在巴符州的有关宣传活动上为促进学校与警察的合作而做了大量说服工作。他说:“我接触到的家长中不乏有人对穿制服的人持有偏见。但是大部分家长是赞同警察到学校里去的,只要警察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惩罚学生,而是为了预防暴力而与校方合作。”
在一些学校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在那里校方和家长被成功地说服与警方展开了合作。海尔格.迪特里希所任教的中学就是一个例子。他说:“我们这里的校长不是对事情瞒着捂着。在我们学校,警察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暴力,如何平息冲突,如何用其它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一主意受到教师和警方的一致好评,但是要实施起来却不是很容易,其中经费就是一个问题。路德维希.埃京格说,负责教育与警察事业的各州政府常以经费不足为借口来开脱责任。他说:“我们今后不想就这么容易地被打发。因为这项工作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经济成本,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我们必须要改变政府财政预算的思路。”
德国联邦教育协会和警察工会计划推广他们的这一思路,他们为此将在各州做说服与宣传工作。不过应该清醒地看到,要想实现警方与学校在大多数地方进行这种遍合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