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德语
以使用国家数量来算,德语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语言,也是世界大国语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撇开盟友单干独走的德国总理
德语报刊周五都聚焦肖尔茨总理的中国之行。《南德意志报》认为,肖尔茨的对华姿态,既不符合酝酿中的德国新对华战略,也不符合欧盟政策。《新苏黎世报》则指出,欧洲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但是德国也不能撇开欧洲盟友单干独走。
德语媒体:德国需要对华战略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四十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而已经是对内实行高压,对外炫耀武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总理肖尔茨今天开始的中国之行,自然也在德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德语媒体:肖尔茨去中国到底对不对?
德国总理肖尔茨本周五即将前往北京,进行他上任以来首次对华工作访问。德语媒体数日来发表大量评论激辩肖尔茨访华究竟是在向北京下跪,还是在为德国摆脱依赖争取时间?亲密接触
德语媒体: 没有比同习近平交谈更好的选择
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前夕,德意志电台访问了工商总会主席。在世界气候大会即将召开的背景下,《日报》关注了气候保护在中国扮演的角色。
德语媒体:假如同中国发生贸易战,政府将不提供援救
德国总理肖尔茨访华前,媒体持续讨论怎样构建新形势下的德中关系,热度不减。另外,饱受争议的中梵协定不久前再被延长两年,也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
德语媒体:中国希望默克尔回来
《南德意志报》刊登评论称,中国人想念默克尔,他们也希望德国总理肖尔茨能“继续执行其前任的商业友好政策”。 《奥格斯堡汇报》认为,肖尔茨正在延续默克尔的对华政策,但却是以一种胆怯的讨好姿态。
德语媒体:草率交易 后患无穷
俄乌战争爆发后,柏林一直在强调减少对专制国家经济依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联邦政府又做出了允许中资企业收购汉堡港部分股权的决定,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德语媒体:脆弱的伙伴关系
在是否应允许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的问题上,总理府和多个联邦部一度意见严重相左,几经反复最终才以降低中资入股份额达成妥协。这场争论本身也反映出了当前德国政界在如何发展对华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德语媒体:稳定只是表象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如愿以偿开始了第三个中共总书记任期,就此,八十年代建立起的任期制、集体领导制以及务实的经济政策似乎都已成为过去,而意识形态则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德语媒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究竟该不该允许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例指出,“风平浪静的时候,中国的投资带来的利益多多;但一旦暴风雨来临,那就苦不堪言了”。
德语媒体看中共二十大
周日结束的中共二十大,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习近平不出预料地开启了其第三个中共总书记任期,但温和派势力完全被排除于常委之外,仍引起不少的震动。
德语媒体:短期牺牲经济 长期独立自主
围绕中资入股汉堡港争议,德语报刊继续密集关注。《汉堡晨邮报》认为,不再仅关注经济增长、而是着眼于降低长期对华依赖,也是德国“时代转折”应有之义。《世界报》则警告,中国大肆收购欧洲港口,是为了离间欧美关系。
德语媒体:习近平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失误"
尽管有多个政府机构的安全警告,德国总理肖尔茨依然支持汉堡港向中国国企中远海运出售股份,引来德国媒体的批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则提醒商界要对中国抱有冷静务实态度。
德语媒体:科技要为专制服务
习近平的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共使用了45次“科学技术”一词,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基础。但过去几年当中,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境遇,似乎并不容乐观。
德语媒体:欧中关系正在发生"180度"的转变
俄乌战争带给欧盟最大的教训就是:对专制国家的经济依赖,会令民主国家付出惨重代价。也正因为如此,欧盟目前正在讨论减少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可能性,但这一切谈何容易。
德语媒体:习的中国与习的世界
继毛泽东之后,现年69岁的习近平极有可能成为首位开启第三个任期的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毛泽东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试图重塑世界格局的经济和军事大国。
德语媒体:中国准备应对"惊涛骇浪"
中共二十大周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对两千多名代表宣读了二十大报告。他高度赞赏了自己过去十年的执政经历,并呼吁民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自作自受
二十大召开之际,德语媒体给习近平过去10年的经济政策开出了成绩单。《南德意志报》指出,如今中国“消费低迷、房地产危机、贸易战:国家元首习近平在其第三个任期前有很多麻烦。这都是他自作自受。”
德语媒体:习主义和全能者
两篇德语媒体的文章不约而同把习近平与“神”相提并论。 《南德意志报》认为二十大是见证习近平被神格化的历史性时刻,《明镜周刊》则以圣经中的“全能者”称呼习近平。
德语媒体:马斯克爱上了地缘政治
商业奇才、亿万富翁马斯克最近突然对地缘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先是建议遭到侵略的乌克兰割土求和,进而又建议台湾以特别行政区形式实现同中国大陆的统一。
德语媒体:大权独揽的习近平
十月十六日,中共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常规,开启他的第三届中共总书记任期。中国政局今后的发展走向,也受到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德语媒体: 德国能够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吗?
十一月初,德国总理肖尔茨计划访问中国,这将是他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访华之行,同时也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北京三年来接待的第一位西方政府首脑。
德语媒体: 二十大与中国发展走向
本周日中共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中国往何处去?"又成了观察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回重返一人专权的毛时代吗?抑或改革开放路线还有一线希望?
德语媒体:“残酷的现实政治”
《明镜周刊》的一篇分析文章关注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近日关于新疆人权问题的投票,称其是“中国的力量展示”和“残酷的现实政治”。德国《时代周报》则关注了台湾不断下降的出生率以及面对中国的防卫问题。
德语媒体:中俄如何相互策应?
《世界报》担心,习近平有可能在台湾海峡开辟第二战场,从而减轻抗美盟友普京面临的压力。《科隆环视报》则认为,普京的帝国主义情怀让俄罗斯沦为了中国背后的伴奏者。
德语媒体:从东南亚到乌克兰的中美较量
德国《时代周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在东南亚苦心经营多年的软实力,正因北京对邻国越来越大的威胁而迅速消散。奥地利《标准报》刊文认为,乌克兰战争已经演变为中美之间的代理人战争:美国支持乌克兰,中国支持俄罗斯。
德语媒体:和中国做生意宛如卖国
《图片报》猛烈抨击德国租车公司Sixt采购10万辆比亚迪电动车的行为违背德国利益和西方价值观,《南德意志报》则感叹德国经济依赖俄罗斯廉价能源与中国巨大市场、高效供应链的成功模式走到了尽头,但是昂贵总归好过不安全。
德语媒体:中国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
多年来,以基建推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债台高筑。而近三年来的清零政策,使地方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德语媒体:习近平和“七上八下”
中共二十大召开在即,如今习近平的强大权力能否打破“七上八下”这个中共党内不成文的共识?盟友普京的核威胁究竟有多大威慑力,这些都是德语媒体关注的内容。
德语媒体:俄罗斯的核威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西方社会纷纷猜测普京对于动用核武器的威胁是否“虚张声势”的同时,德语媒体分析了中国的视角,以及如果普京真的走出核打击的第一步,北京将如何应对。
德语媒体:中国的对俄政策有没有底线?
《时代周报》分析认为,北京支持莫斯科完全是出于利益考量——也许习近平和普京达成的交易就是互相打掩护,避免在与美国及其盟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腹背受敌。
德语媒体:围绕台湾的战争可能会变成核战争?
《星期五周报》文章认为,围绕台湾的冲突隐含着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了拜登邀请12个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到白宫参加峰会反映出的战略变化。
德语媒体:习近平在第三任期会走与美对抗路线?
《新苏黎世报》文章探讨了习近平在第三任期是否会走与美对抗的路线,并将习近平与普京做了比较。《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了包括中国经济疲软在内的亚洲地区面临的危机。
德语媒体:黑箱里的政变谣言
德语媒体也关注到了日前社交媒体上有关习近平被“软禁”的谣言和猜测。德国柏林出版的《日报》指出,这些“疯狂猜测表明外部世界现在对中国的权力机构知之甚少”。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霸主计划需要俄罗斯
《新苏黎世报》文章分析了习近平对待普京的战略,认为俄罗斯的衰弱对北京当权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了戴姆勒卡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的5亿欧元大项目。
德语媒体:中国印度欲脱离俄罗斯朋友圈
《南德意志报》刊评认为,随着中国、印度公开对战争表示怀疑,宣布局部动员令的普京已经显露出黔驴技穷、众叛亲离的迹象。《法兰克福汇报》则指出,最新动向表明,普京缺乏可信赖的盟友,而乌克兰却有。
德语媒体:习近平对普京不离不弃
虽然习近平不久前向普京表达过对战争的顾虑,尽管普京发出军事动员令意味着战争升级,中国显然依旧站在莫斯科一边。
德语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错误预测
《世界报》的评论关注了中国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现象;《日报》则分享了关于一名德国新闻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入境中国的亲身经历。
德语媒体:德国用什么来摆脱对华依赖?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如果强行和中国经济脱钩,至少在短期会给风雨飘摇的德国经济造成难以承受之痛。自民党副主席在《时代周报》的一篇客席评论则指出,要想摆脱对华依赖,德国以及欧洲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德语媒体:比依赖中国更为严峻的问题
奥地利《标准报》认为,欧洲经济要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首先需要练好内功。德国《商报》则认为,相比依赖中国,德国企业越来越不敌中国竞争对手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德语媒体:表面和谐的习普峰会
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和普京虽然对外做出精诚合作的姿态,但双方的裂痕也日趋明显。习近平显然已经意识到,如不及时同普京这个战争狂人保持距离,也会将自己带入不利境地。
德语媒体:价值观共同体必然战胜利益共同体
中俄等国在撒马尔罕召开上合组织峰会,依旧是德语报刊关心的话题。《总汇报》指出,中国已经对俄罗斯产生了怀疑。《世界报》则认为,西方国家的同盟建立在一个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共同价值观之上,必然胜过基于短期利益的专制国家功利联盟。
德语媒体:中俄友谊 初现裂痕
乌克兰战场上,普京的军队屡屡受挫,而希望开启第三个任期的习近平也因台湾问题同西方阵营争执不断。在这一背景下,普京同习近平的会晤也就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德语媒体:实力被削弱的中国威胁更大?
习近平出访中亚、会晤普京、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引起了德语报刊的密集关注。《商报》认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其实力地位已经遭到了削弱,这反而让中国更加具有攻击性。《青年世界报》则担心,中国实力不断增强会让美国更倾向于不惜一切代价打击中国。
德语媒体:中国当局不会改变既定战略
《柏林晨邮报》就新疆伊宁的疫情封控刊评指出,长期封城正让新疆人权状况雪上加霜,但习近平钦定的动态清零战略不太可能改变。《慕尼黑信使报》则认为,和西方一样,中国也在寻求脱钩,而其根本动机则是认定美国已经将遏制中国崛起上升为国策。
德语媒体:习近平大权独揽导致中国形象受损
《焦点杂志》认为,针对习近平的个人崇拜,将能让他把眼下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归罪于其他中共高官。《新闻报》则指出,正是习近平越发独裁的作风,导致中国陷入了内政外交的困境,导致中国国家形象一落千丈。
德语媒体:德国企业是否应配合脱钩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赞成欧盟出台针对新疆强迫劳动产品之禁令,但是反对政府将本应自己承担的义务转嫁给企业。德国《资本》杂志则指出,除了巴斯夫、大众汽车等少数企业,大部分德企都已经在主动追求产业链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中国。
德语媒体:习近平会普京 联手对抗西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年半未曾踏出国门。疫情后首次出访,习近平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会晤普京。德语媒体指出,这次会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
德语媒体:脱钩已经开始?
过去几天来,苹果将部分手机生产线转移至印度的消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事实上,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也在将生产基地逐步从中国转为印度和越南。这些科技巨头采取上述步骤,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考量。
德语媒体:无休无止的疫情防控
上海市历时两个月的"封控管理"曾引起广泛的批评呼声,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对防疫政策的任何反思。
前一页面
第14 页,共8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