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 习近平可能不得不在二十大做出一些让步
2022年8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两周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一直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直到本周二他突然重新现身,之前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公布了7月份有些凄凉的经济数字”,《新苏黎世报》8月18日的一篇评论在开头这样写道。
作者Matthias Kamp说,习近平没有对经济问题发表评论,而是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当年参加国共内战的解放军士兵。随后,作者又将目光转向李克强,这位中国国务院总理同样在本周二重回公众视野。他在广东考察,谈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问题。
北戴河会议上的激烈讨论?
作者推测,在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上,讨论可能特别激烈,“因为习近平希望在秋季的中共二十大上确认其第三个任期。……习近平的计划在中共党内是有争议的,经济动荡可能会在党内带来额外的压力”。
“然而对于习近平来说,意识形态和政治优先于经济理性。在春天,他表示中国必须坚持新冠‘清零‘战略,即使这在中国国内专家中都有争议,即使这以牺牲经济为代价。……习近平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对科技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影响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外国公司抱怨中国经济日益孤立,正在探索将其经济活动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可能性。习近平正在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中国政府和中共党内的许多人都在非常关切地看着这一点。”
不过,这些应该不足以危及这位中国领导人的地位。评论写道:“但就目前而言,习近平的地位似乎很稳固。在过去的十年里,习近平用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填补了国家的所有重要职位,一直到底层。在军队、警察和情报部门,习近平的亲信几乎都在所有关键岗位上。他的地位不太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因为批评者不敢站出来。”
同时,作者也指出,“在涉及25个政治局席位和7个常委席位时,习近平很可能不得不在二十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政治局中可能会有更多技术专家,更少来自习近平最亲密圈子的意识形态理论家。这样的话,总书记的地位将被削弱”。
“错误的思维”
《法兰克福汇报》于8月17日发表评论,聚焦中国芯片短缺问题。这篇题为《中国的思维错误》的文章称,北京在半导体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摆脱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但这不可能成功”。
作者Hendrik Ankenbrand说,在发展半导体这个领域,国家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为抵御日本的竞争而对硅谷制造商进行的支持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但美国强大的芯片行业如今是否仍然需要华盛顿国会刚刚授予它的520亿美元的补贴,值得怀疑。更确定的是,在美国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中国这个后来者身上有可能失败。”
评论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几年前设定目标,在芯片生产方面投入巨资以赶上美国,实现自给自足。根据计算和推测,这涉及高达一万亿美元的资金。“因为迄今没有奏效,北京正以列宁主义的老方式逮捕那些所谓的责任人。而这种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自给自足的目标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思维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独自实现巨大的技术飞跃。”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