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不是第二个日本

2023年8月31日

中国经济是否面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困境?《新苏黎世报》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应有决心和手段扭转局面。《南德意志报》注意到,碧桂园的债务危机也涉及到外国投资。

https://p.dw.com/p/4Vo9H
中国为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肯付出何种代价?
中国为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肯付出何种代价?图像来源: Tingshu Wang/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刊登题为"泡沫破裂?中国不是第二个日本"的长篇客席评论,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让很多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但作者认为,中国政府有可能应对巨大的经济挑战,走出困境。文章回顾了近数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背景:

"中国领导人的成就是,把经济的全面开放和现代化推进到相当的程度,不仅克服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长期匮乏,而且造就了一个历史性的经济奇迹。这一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干预,另一方面则是依靠私营经济的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双轨的发展也使中国经济变得容易受到某些西方工业社会也会遇到的问题的困扰。眼下,中国经济同时面对多重冲击,包括资本大规模外流、景气低迷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瓶颈。不少情况与日本在1989年及其后两个'失去的十年'遇到的困难很相似。"

China Außenhandel
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dpa/picture alliance

但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走势重蹈日本覆辙的可能性不大。"可以预见,与2008年至2010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类似,在经济情况变遭到长期衰退之前,中国政府会大力进行干预,即使不得不为此增加负债。在意识形态至上的习近平的领导下,可以预期,这些干预措施会要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党派政治的顺应与配合。"

在回顾和日本和中国现代的发展历史后,作者指出,两个国家的现状并不具备可比性,尤其是在法治安全、公民自由度方面:

"即便仅仅聚焦经济实力来比较日本和中国,也必须意识到:中国人,即使他们不参与政治,也是不自由的。中共会尽一切可能来避免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因为长时间的经济困境会让社会矛盾紧张的危险上升。

最终的问题是,中国为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肯付出何种代价。在习近平领导下,矫正措施与此前2008到2010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的大型提振经济举措相比,应该会更具国家主义和意识形态特征。"

碧桂园的大部分债务是外资
碧桂园的大部分债务是外资图像来源: Aly Song/REUTERS

中国房企爆雷让外资紧张

《南德意志报》关注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碧桂园陷入的困境。报道指出,今年上半年,亏损将近60亿欧元,这也引起了外国投资者的警觉。

"碧桂园迄今是中国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开发商,项目主要在中小城市。该企业的债务已经高达1780亿欧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外国投资者。据碧桂园称,目前已没有流动资金可用来偿还债务,因为大部分资金处于托管账户,要用来支付建筑企业,让工程完工。投资银行野村证券的专家估计,碧桂园有100万套房屋在建。据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专家推算,要让这些房屋完工,需要近400亿欧元。

房地产业在中国的经济产出中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为了避免危机继续恶化,政府开始下场干预。例如广州放宽了住房贷款标准,北京、上海和深圳和其他一些二线城市可能会跟进。据业内人士称,国有银行还会降低现有的房屋贷款利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