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中国的“基建外交”

苗子(摘译)2015年6月29日

政论杂志《德国与欧洲政治》分析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https://p.dw.com/p/1Fpi2
China Strassenbau Afrika Nairobi Eastern & Northern Bypass
中国在内罗毕修建的道路图像来源: Imago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与欧洲政治》(Blätter für deutsche und internationale Politik)发表题为"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实现的地缘政治"(China:Geopolitik durch Infrastruktur)一文。文中写道:

"这是主席习近平外交政策的核心项目: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将推动欧亚非贸易。早在2012年,跨欧亚快车就已在重庆和杜伊斯堡之间往返。...竣工后,这条丝绸之路将连接65个国家。...中国希望修建、使用和监管跨国基础设施。由此,该国的崛起将达到新的高度,超出人们通常对军事和经济强国的设想。"

"说起基础设施,人们会立刻想到水坝、道路、铁路或电讯网络。事实上,中国早已在世界各地实现了大规模的相关项目。如今,中国基建投资的一股更大的潮流首次涌入欧洲。中国企业不但着眼于旧大陆的南部,--因欧元危机,那里成为吸引人的投资目标。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其实已经拥有伦敦机场的股份。他们还将参与建造高速列车和核电站,至少在英国已是如此。"

"然而,对中国未来的实力影响范围而言,有两大特别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具有决定性:金融网络与数字网络。这意味着必须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与资本流紧密交织。中国银行、股市和金融中心正与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与此同时,我们也站在一场全面技术革命的拐点:即将来临的'超级互联网'将使电讯与能源供给、工业生产及金融服务相互结合。"

"简单而言,基建外交指的是,大国致力于跨越国境,在全球实体与虚拟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铁路线、深海电缆、输油管道、卫星传输一直是秩序政策(Ordnungspolitik)的核心。现代的交通、运输和电网则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本国国内的经济融合奠定物流基础。由于中国国内规模巨大的基建项目,中国企业如今在电力、水坝和铁路建设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承建商和投资者。无论是连接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的输电与铁路线,还是在中亚邻国的输油管线和道路网络,都加速推动着经济与政治的融合。"

"但对21世纪的基建外交更具指向性的,还是数字与金融基础设施。数字通讯路径以及看似抽象的资金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么巨大的渗透,一直到新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丑闻,才让许多人有所意识。"

"在北京看来,无论是金融领域还是互联网监管,经济与政治上的客观要求都日益分道扬镳。尽管在这两个领域,国家自主决定权都仍享受最高优先地位。但各部委、计划部门和国有企业也都认识到,必须实现更深层的联网与融合。"

Serbien Die neue Brücke über die Donau
中国投资建造的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Brey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大众生产廉价汽车的计划:

"大众公开外界期待已久的廉价汽车的具体生产计划。总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宣布:'我们将自2018年起向市场投放廉价汽车系列。'该企业希望在三年内首先从中国市场开始。然后大众会审核该项目是否也适用于其它市场。售价约10000欧元的该车型被视为大众未来的核心项目之一。...大众总裁宣布,在中国投放的车型将包括SUV、三厢和两厢三种。"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