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的疫苗外交
2020年10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希望取得对抗新冠危机的全面胜利,以向世人展示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世界报》撰文指出,为了抢在美国之前推出新冠疫苗,中国正在进行最后冲刺。这篇题为《中国的疫苗外交》的文章写道:
“除了有效控制疫情之外,中国领导人更希望在另一个领域也战胜美国:即率先找到新冠疫苗。中国目前已经开始在十多个国家中开展疫苗实验。作为回报,中国也对一些国家做出承诺,愿意率先向它们提供疫苗,相当于展开了某种‘疫苗外交’。这是中国同美国展开的一项角逐。九月份,特朗普宣布,美国有可能会在十月份,也就是11月3日大选之前,批准一种新冠疫苗上市。
“如果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也能够走在美国前面,那对美国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其冲击力可以同当年的‘联合号’上天相提并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将首枚人造卫星送入轨道,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事实上,〈纽约时报〉前不久确实援引中国消息源报道说,中国有可能会在十月份批准首款新冠疫苗。”
尽管截至目前中国尚没有获得批准的疫苗,但据媒体报道,中国已经有数十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而进入第三期临床实验的疫苗中,至少有四款来自中国。今年五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宣布,一旦中国研发新冠疫苗获得成功,将作为“全球公共财产”提供给全世界。文章就此写道:
“优先照顾特定国家的‘疫苗外交’显然并不符合习近平此前做出的承诺。但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确实也非常活跃。几天前,中国宣布加入新冠疫苗倡议,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下,研发和推广廉价疫苗。中国的做法同美国的孤立主义形成强烈对比。美国已宣布不会参加这一倡议。
柏林智库墨卡托研究中心专家马德尔(Jacob Mardell)表示,倘若中国能够率先大量生产有效疫苗,其象征意义自然不容小觑,‘但北京如果在后疫情时代以世界救星的姿态展现自己,也是有其风险的。’
“因为同此前的‘口罩外交’一样,‘疫苗外交’也有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在争强好胜心理驱使下,承诺越多,违背诺言的风险也就越大。马德尔认为,基于内政方面的压力,‘中国已经不具备2008年金融危机时扮演经济救星的能力。’”
游泳冠军赛新规则
九月底举行的中国游泳冠军赛所引入的新规则,令一众体坛明星提前落马。将体能测试与名次、成绩挂钩的新规则不仅在中国国内引起争议,国际体育界也议论纷纷。《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今年二月,疫情肆虐时出台的这项新规定,措辞相当含糊。只是说,体能训练对打好国际比赛至关重要。体能训练能够强化运动员意志,使他们成为不会轻言放弃的斗士。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是修改比赛规则的绝好时机。大部分国际体育赛事陷入停顿,也没有为国际大型赛事举行的资格赛。
“尽管新规则有失公允,但受到影响的运动员似乎抱怨不多。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运动员们已经接受了新规则,并表示将加强体能训练。 游泳选手王简嘉禾多少流露出一些不满,她在打破亚洲记录后表示:‘我们并不是说体能训练无关紧要,但我认为,仅仅根据体能测验结果来决定前八名的排名,似乎是不够全面的。’”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