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围墙内的奥运会

2022年2月14日

在各国人民之间搭建友谊的桥梁是奥林匹克的崇高理想之一。然而,中国的因特网防火墙和严厉隔离的防疫措施,却使北京冬奥会的“桥梁”意义大打折扣。

https://p.dw.com/p/470Ep
China Peking | Coronatest am Flughafen vor den Olympischen Winterspielen
图像来源: Valery Sharifulin/TASS/imago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美国加州出生长大、此次代表中国出战冬奥会的谷爱凌在获得自由式滑雪金牌后表示,她争夺金牌的动力源自于在中美两国间搭建桥梁的愿望。《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认为,无论如何评价谷爱凌现象,有一点却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北京看不到桥梁,围墙却无处不在。这篇题为《奥林匹克高墙》的评论写道:

"每天凌晨,运动员和记者们都要搭乘将他们送往指定地点的大巴。每天早上他们都能在这些大巴上享受到一种特权,那些大巴玻璃窗外行色匆匆的人群无法企及的特权: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自由通道。连通因特网可以使防疫泡泡里的生活变得相对好受一些。

重新进入'奥林匹克泡泡'之前,任何运动员、任何新闻记者都不得离开大巴。除了将中国人隔离于自由网络之外的防火墙之外,还有一堵将外国人与中国人日常生活分割开来的防疫墙。中国为本届冬奥会搭建的宣传围墙,容不得任何搭建桥梁和探访究竟的机会。"

评论指出,北京冬奥会上,也不乏各国运动员相互鼓励和安慰的画面,比如谷爱凌同瑞士法国选手在巨型赛台上热烈拥抱的画面。

Peking Olympische Winterspiele | Spielstätte
建在首钢旧址的巨大赛道。图像来源: MANAN VATSYAYANA/AFP

"这个赛台如此巨大,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座钢铁厂改建的,更是因为没有一个巨大的赛场,恐怕也难以容下有关北京冬奥会话语权无休无止的争吵。但是,如果人性被局限在夺标和失利的一瞬间,欢呼和沮丧之间被建起了高墙,那么奥林匹克理念又何处安身呢?一个围在高墙内的奥运会意义又何在呢?"

《明镜》周刊获取的卫星图片显示,本次北京冬奥会几个赛场上白雪皑皑,周边环境却完全看不到一点冰雪的痕迹。《明镜》周刊报道称,北京冬奥会的三个主要赛场上的雪全是暗藏巨大环境隐患的人造雪。报道写道:

Peking 2022 - Vorbereitungen
人造雪覆盖的雪道。图像来源: Michael Kappeler/picture alliance/dpa

"本届奥运赛事的雪全部来自造雪机,赛场的非自然程度超过了以往历届冬奥会。组织者共动用了数百台造雪机。出于美学和竞技的理由,这样做也许并不为过。但是雪炮喷出水与气体混合物的同时,也将耗费数量惊人的资源。地理学家卡门·德荣(Carmen de Jong )前不久对《明镜》表示,北京冬奥会是有史以来最缺乏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冬季奥运会。多年以来,这位地理学家一直在批评全球各地为人工造雪而耗费的资源及其环境后果。

冬奥会前的一份报告宣称,制造人造雪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但是人造雪所需的巨大耗水量依然是一个问题。据估测,北京冬奥会需要多达两百万立米的水资源,具体数据则无从获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