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孔子学院与他人嫁衣
2021年11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不久前德国两处孔子学院取消一本有关习近平的新书的作者推介会事件,在德国引起媒体的关注和讨论。《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背景报道,介绍了孔子学院在德国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这一机构的“先天”问题:
“观察人士多年来一直警告,孔子学院也负有战略任务,要将党所推动的国内讨论的大一统推展至国外。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员狄雨霏(Didi-Kirsten Tatlow)指出,孔子学院必须遵守共产党的路线。其任务包括引导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诺丁汉大学的政治学者傅洛达(Andreas Fulda)则注意到,孔子学院试图掩盖其政治属性,‘他们力图为共产党洗白名誉’。”
在德国,孔子学院一般以注册协会的身份活动,与一家德国大学合作。中方提供师资、教材,德方提供场地并负责日常行政工作。每家学院有一位中方院长和一位德方院长。文章作了上述介绍后提问:
“德国大学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置于一个专制国家的影响之下呢?傅洛达解释说,较之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德国的中国研究资金匮乏。中国政府的这一项目是一个可观的经费来源。此外德国大学会被介绍给一个对口的中国伙伴高校,这样的合作对德国学者也很有吸引力,他们能更容易地与中国同行展开合作研究,也更方便获得签证。
然而北京的支持是有代价的。傅洛达观察到,对中国资助的依赖导致了德方伙伴的自我审查。围绕新书推介会的例子表明,为了阻止与中共立场不同的出版内容在公众场合亮相,共产党不惜动用驻德外交机构。傅洛达呼吁让孔子学院与德国大学脱钩。他说,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不得不容忍一定程度的审查。‘但与孔子学院合作,德国大学等于是为他人做嫁衣。’
他认为,孔子学院一方面从属于中共,但同时又是德国高校体系一部分的特殊性很有问题。中国官方可以由此直接对德国大学的教学产生影响。狄雨霏也认为,一些地方的孔子学院甚至参与德国大学的课程设计,这是不可行的。‘孔子学院不应该成为德国大学的一部分’,她说,这对学术自由是一种危险。”
能源转型与世界新秩序
《商报》刊登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能源政策专家Kirsten Westphal撰写的客座评论指出,告别化石能源的过程也是向新的世界秩序的过渡,能源转型将带来地缘政治的巨大变化。它不仅将改变全球贸易的流向,也将使现有权力格局发生推移。
“能源转型不仅将引发地缘政治进程,反之地缘政治发展也会影响转型进程。中国的崛起以及同老牌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竞争给新的世界(无)秩序打上了越来越深的烙印。在这一两极分化的紧张势态下,地区大国间也展开了竞争。由于全球能源系统的改造很不平衡且时间上有滞后性,地区结构差异很大,这使得碎片化和地区化趋势加强。
美国未来将继续得益于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并利用由此产生的巨大行动空间。其在美洲大陆的关键地位赋予该国在这一地区天然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者和对手,不会仅仅依靠其地大物博,而是也会将其在亚洲的中心地位以及庞大的市场体量作为博弈的筹码。经由‘一带一路’新丝路倡议,北京早已经开始通过商品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把周边地区与自己连接在一起。”
作者指出,地缘政治导致“脱钩”,“对供应链和贸易关系,人们不再首先聚焦效益、而是更多从依赖性和受伤害风险的角度来考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