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为什么德国人不用手机支付?
2017年9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现金支付技术的发展,如今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或服务)是一定需要支付现金来购买的。只要身边有手机,连在小吃铺买份小吃都可以不用带现金。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欧洲人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记者就关注了这一发展,并且从德国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西方世界在这一领域相对谨慎的原因。
这篇题为《用手机支付来打赏街头卖艺人》(Straßenmusiker mit dem Handy bezahlt)的文章先是简单介绍了目前中国无现金支付领域的发展状况:"八成的中国人认为如今出门已经没必要携带现金或者信用卡了,14%的人甚至连钱包都不带。这是市场调查机构Ipsos不久前一项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
在德国,人们对于手机支付的接受度就明显低得多。在超市购物结帐的时候,人们不是用银行卡付款,就是直接付现金--几乎没有人会用智能手机支付。作者解释道:"根据经济咨询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问卷调查,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差异在于:在德国虽然也有移动支付系统--但是市场上的竞争企业太多。谁也不知道到底该下载哪一个软件,以及下载了之后可以在哪里支付。而在中国,整个市场被微信支付所主导,而支付宝也很普及,但主要用于网购结算。据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总经理张颖表示,在两年之内,微信支付在中国大小商家收银台的普及率将会达到100%。"
下一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希望也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沿着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热门线路。"在亚洲邻国大都市比如东京和曼谷,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绿色和蓝色标志已经随处可见。而欧洲则将是下一步:在德国,目前已经有2000家商店和支付宝联网--它们几乎全部都是日化用品连锁Rossmann的分店,这样富有的中国游客在那里疯狂扫货之后就可以像在家乡一样轻松支付了。"
在科学技术领域一向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为什么在移动支付领域如此"滞后"呢?《柏林日报》记者列举了一些统计数据来分析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在1欧元到10欧元之间的小额支付,88%欧洲人选择现金支付。如果消费金额在11欧元到50欧元之间,则只有一半人选择付现金。如果支付金额超过100欧元,那么就只有12%的欧洲人会选择用钞票了。--但是在德国,这个比例明显高于欧洲平均水平。77%的德国人偏好用现金支付,因为觉得安全放心。"
荷兰ING银行今年2月进行的这项调查还显示,四分之三的欧洲人认为,没有现金是行不通的--在德国这个比例高达84%。看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要想在欧洲向除了中国游客之外的本地普通消费者推广移动支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温柔地讲述冷酷的现实
《新苏黎世报》文化版面则关注了参加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嘉年华》(英文名称:Angels Wear White)所关注的女性世界。这部电影由女导演文晏执导,文淇、周美君、史可等人主演,讲述了未成年少女被性侵的故事。该报记者Susanne Ostwald从威尼斯发回的影评中对这部收获颇多好评的电影作品进行了一番解析。
"文晏在她执导的《嘉年华》中讲述了发生在当今中国的一个故事,它以极具代表性的方式展示了许多女性同胞可悲可叹的处境。也许还没有一部中国电影像它这样如此直白地将贩卖儿童、强迫卖淫、对女性的性剥削和金钱剥削、腐败以及对金钱的追逐--这种思维定式腐蚀了整个社会,直至最高层。"
在简述了影片情节梗概之后,作者继续评述道:"文晏展示的这幅凄凉画面,也是西方社会至今对中国现实社会鲜有了解的一面。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并未宣扬一种绝望情绪,恰恰相反。作为中国独立电影代表人物的这位女导演,将视线聚焦在年轻的女主人公身上,充满感情但却并不矫揉造作地去探寻她们的命运,并且展示她们想要抓住自己命运的决心。人们几乎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如此追求女性自我解放,追求人生自由的作品,是来自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