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昂山素季的“摸底考试”

雨涵(摘编)2016年8月18日

昂山素季首次作为缅甸政府的代表访问中国,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环境民生,如何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德语媒体将此行称作一次“外交测验”。

https://p.dw.com/p/1Jl3L
China Li Keqiang und Aung San Suu Kyi
昂山素季受到仪仗队的欢迎图像来源: Reuters/J.Lee

(德国之声中文网)多家德语媒体在周四都关注了缅甸外长昂山素季的访华之旅,并对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之间的艰难平衡进行了分析。《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的一篇相关文章开头写道:"美国总统向她发出了邀请--但是昂山素季却选择了先去中国访问。……跨越北部边界的这一步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缅甸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并非一帆风顺。人们猜测,正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才促使在这个当时极为封闭的国家实行独裁统治的军方做出决定,打开国门,从而与中国拉开距离。"

尽管如此,中国目前仍然是缅甸最大的投资者,中国人在那里建设油田、铺设天然气管道,运营矿山、港口和经济特区等。而中国在缅甸的密松水电站建设工程则是双方目前的一个分歧点所在。2011年,时任总统吴登盛宣布叫停水电站工程。"缅甸的这一做法可是惹到了中国。因为这项投资额达到36亿美元的项目不仅是由中国人承建,而且水电站建成之后多达九成的电力是输往中国。"因此,《新苏黎世报》的记者猜测,昂山素季此次访华应该也会提到这一备受争议的工程。

据悉,昂山素季已经制定出一个妥协方案,"为了补偿原定建在伊洛瓦底江上流的这一水电站工程的泡汤,缅甸可能会提出向中方提供赔偿。昂山素季的发言人在其出行前表示,外长可能会向中方提出一些较小规模水电站项目的建议,而这些工程不会给环境和居民造成太大负担。"文章接着分析道,对于昂山素季来说,这是一次棘手的访问:"毕竟当年作为反对派领袖的时候,她也是反对密松水电站项目的。但另一方面她也深知,自己的国家仍然是地区内最落后的之一,而且对中国的投资--尤其在基础设施领域--十分的依赖。"

艰难的平衡

《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则更关注昂山素季访华的政治层面。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这次是第一次作为缅甸新政府的正式代表到访中国,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次"外交上的测验"。"2011年,当仰光的军政府发生重大转变时,北京措不及防:当时的军政府令人意外地叫停密松水电站项目,并且启动了国家的自由化改革进程--而缅甸突然向印度和美国伸出了触角,这对北京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缅甸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解放军在那里修建了监听站监控印度,而中国援建的皎漂(Kyaukpyu)深水港也是用于向中国输送石油和天然气。"

文章接着指出了两国之间的矛盾所在:"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把缅甸当作自己的后院。北京为军政府提供资金,向其输送武器,在那里修建道桥港口--而作为回报,中国人毫不客气地掠夺缅甸的原材料和天然资源。橡胶、木材、玉、宝石:凡是值钱的东西都被运走了。缅甸北部大片地区的植被退化就是后果之一,这也是中国在缅甸民众心中名声很差的原因之一。缅甸人对中国极为不信任:中国人在过去常常是越过老百姓,直接和腐败的缅甸将领作交易,而且凡是修建大型工程,他们都要带自己的工人来干。"

Chinesische und burmesische Flagge Besuch Aung San Suu Kyi in Peking
中缅关系问题重重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Qing

--这就是昂山素季此次访华所面对的艰难局面。如何平衡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对这位新外长的考验。《南德意志报》的文章最后不乏讽刺地写道:"现在中国的国家媒体至少可以安慰自己,昂山素季是先来的北京,而访问美国是排在了9月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