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留台大陆生眼中的台湾人和民主

安静(摘译)2016年2月1日

德国《世界报》关注在台湾学习的中国大陆学生,提及他们对台湾人和民主的看法。瑞士《新苏黎世报》则采访了一名在北京抗霾的瑞士人。

https://p.dw.com/p/1Hn48
Taipeh Skyline Taipei 101
图像来源: imago/imagebroker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世界报》周一(2月1日)在其政治版发表署名文章"民主--就是不和谐(Demokratie - das ist einfach nicht harmonisch)。文章的作者采访了一位在台湾上大学的中国学生。这名21岁、自称为"Jenny"的女学生告诉《世界报》的记者,台湾人可以通过她的口音听出她是来自大陆的,之后他们对她就不再友好了。文章解释说:

"因为中国大陆人对台湾人而言应该是最不受欢迎的客人:他们在台湾人心中的形象是很吵、没有礼貌、不爱干净。再加上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和民主台湾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敌对关系。这一关系在1月的台湾大选后应该又更加尖锐了。对北京执政者而言,台湾就是个叛变的省,不久的将来又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北京不承认台湾主权,顺便提一下,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以及美国皆不承认台湾主权。"

文章继续写道:"两国之间交流不多,其中一点是2008年启动的学生交流项目。像Jenny一样学生由此可以在台湾的大学里学习。当然台湾政府也不是没有私心的:来自大陆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下自由和民主的意义,并在回去后推广这些价值。这是理论层面的想法--而在现实中,民主体系令部分中国人感到招架不住。

两年前,Jenny开始其英语专业的学习。2014年,台湾约有5800名中国学生,她是其中的一员。她来台湾,不是因为想见识不一样的国家或是另一种思维方式的人,而是因为她没考上大陆的顶尖大学。"

台湾大选带来的改变

《世界报》的记者还介绍了Jenny的一名来自大陆的同学Willie。他来台湾的原因是想远离父母,但又想在一个中文环境里学习。但是这其中也暗藏问题,Willie说:"许多台湾人认为我们中国人笨。他们自以为智高一等,因为他们用繁体字,我们用简体字。但是,我们不都是中国人嘛!"

Taiwan Wahl Tsai Ing-wen
新总统蔡英文的讲话使Jenny陷入沉思图像来源: Reuters/D. Sagolj

文章的作者继续写道:"对Jenny而言很清楚的是:'台湾属于中国',这是她在中小学里学到的。她对政治不感兴趣。当被问及有关台湾政体的问题时,她左顾右盼地试图确认没有旁人在听。……她断断续续地回答:'这里很奇怪,政治节目里的人相互叫嚷。如果这是民主的话……'她吸了口气,摇着头说;'这里的民主,就是不和谐。"

文章在结尾处写道:"Jenny对台湾的理解在台湾总统竞选期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是新总统蔡英文的话使她陷入沉思,甚至让她差点感动落泪,她说:'(蔡英文)说,不是为击败对手,而是要解决台湾的问题。太让人感动了。'这番讲话、这番对人民的交代展现了Jenny之前不了解的民主的一面。她补充说:'这让我感触很深,可能是因为家乡没有这样的事。'" Jenny还表示:"我希望我们在中国也有竞选。"

开发雾霾检测仪的瑞士小伙

《世界报》关注了在台湾生活的大陆学生。瑞士《新苏黎世报》则拜访了在中国生活的瑞士人李牧(Liam Bates),发表文章"一个为北京带来新风的沃州人"(Ein Waadtländer sorgt für frischen Wind in Peking)。

China Smog in Peking
空气污染是人们一定会关注的话题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pa/W. Hong

文章在开头介绍,李牧在瑞士小镇圣普雷(Saint-Prex)长大,而李牧现在生活的地方--中国的首都则是个节奏快且污染严重的城市,可能正是这种天壤之别让这个瑞士沃州人在北京很是自在。当然他有时候还是会想念随时能出门、在大自然里运动的时光,

"然而,情场和职场的好运却弥补了这些不足。他没有太多理由抑郁不欢。他的夫人是一个加拿大人。夫妻两人和一个中国合伙人一起创立了原点科技公司(Origins Technology),并研发了OxyBox空气净化器和镭豆空气质量检测仪。用户可使用该检测仪测量家中的空气质量。"

文章随后介绍了他参与中国电视节目演出和制作的经历,特别提到吸引百万观众收看的旅游节目《跟着老外回家乡》。文章还描述了其改行后研发的环保产品在中国走红的故事。

《新苏黎世报》的记者最后写道,这些产品在中国内外的销量可能会高达百万,因为空气污染是一个人们一定会关注的话题。最后,当李牧被问及是否会因为公司的成功而考虑出售公司时,他摇着头说:"现在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