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戴口罩 东西有别
2020年3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德国电视一台 3月2日的脱口秀节目"Hart aber fair"中,几位德国专家对外科口罩在多大程度上能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来自哈勒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所所长亚历山大·科库勒 (Alexander Kekulé) 认为,高防护级别的口罩 (如FPP3) 是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这种口罩有活气塞, 但当口罩内湿润后也必需更换。从他的个人经验, 医护人员一天要使用3-5只FFP3级别的口罩, 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不可能的。
另外,科库勒表示,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在吸气时并不能有效阻隔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透过飞沫传播, 而非空气。当感染者在没戴口罩情况下, 于两米之内在健康人面前直接咳嗽丶打喷嚏丶口沫横飞的条件下, 才构成风险。他说, 在拥挤的地铁、大巴中, 一次性外科口罩有一定作用, 但必需经常更换。
黑森州医师公会主席苏珊·约翰娜 (Susanne Johna) 补充, 当自己生病后, 使用一次性的外科口罩也可防止感染他人。
德国传染病学会主席、里根斯堡大学教授伯恩·萨尔茨伯格(Bernd Salzberger)认为, 目前来看, 个人的保护对于预防传播不起任何作用, 而外科口罩实际上也是不能减低传染病的扩散。普通外科口罩对于减低流感传播是有效的, 但对于新冠病毒则不起作用。他认为外科口罩的作用就与丝巾的过滤功能相当。
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援引2003年的一份研究指出, FFP3级别的口罩有效过滤病毒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普通的口罩--即亚洲居民常在街上所戴的或者一般的外科口罩。他强调,只有颗粒物防护口罩才起作用,而人们不能长时间配戴这样的口罩。不过普通的口罩能防止人们经常接触口鼻。
有比没有强
相对于德国专家普遍表示只有FFP3级别的口罩才能真正有效过滤新冠病毒,来自其他地区的很多医学专家则认为,普通的外科口罩也有一定的作用。1月23日BBC的报导引述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的传染病临床专家卡灵顿(David Carrington)博士表示, 医用口罩还是能降低由于咳嗽或是打喷嚏所散播的飞沫。
2月4日来自《星岛日报》的一篇报导援引美国范德比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医学中心的马克·丹尼森 (Mark Denison) 医生说, 所有病毒都很细小, 足可穿透一般的医疗用口罩。但另一方面,喷嚏或咳嗽的飞沫落到手上和其他物件的表面, 其他人触摸后再摸到自己的眼睛丶鼻子或嘴巴, 因而受感染。而口罩则可以阻挡这些飞沫, 这意味着口罩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锺南山在1月30日表示, 生活中不一定要戴N95级别的口罩, 市民大众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已经有效。 他补充说, 病毒常常依存在飞沫中, 一般的口罩也有效阻挡带着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
根据《联合报》2月3日的报导, 台湾前疾管局局长丶曾参与抗 SARS 的病毒专家苏益仁表示, 新冠病毒的确实拥有高传染性, 而戴口罩也确实能够防疫。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认为棉布口罩约能过滤7成的飞沫, 而外科口罩约有9成。
专家:香港疫情控制好,要归功于戴口罩和勤洗手
当欧美还在争论口罩是否有用,东亚很多人二话不说就戴上了,好像17年前经历过SARS的香港,一月底开始街上早已“全民口罩”。
香港抗疫督导委员会专家顾问丶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对德国之声表示,以香港这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至今不足120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甚至同一时间的流感高峰期从往年的10至12周,今年大幅缩短至5周,都要归功于市民戴口罩和勤洗手。
口罩是否需要天天戴?他认为要因地制宜,人烟稠密的地区如香港,“一出门口前后左右都是人,风险非常高”,就应该经常戴口罩;但如在欧美等人口稀疏国家则未必需要,“比如你住在郊区,自己开车上班,办公室人口密度低也没有同事有病征,就不需要戴”。
但他指出,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在公共交通工具丶商场和餐厅等场所佩戴口罩,“你明知道这个病毒可经飞沫传播,去人多的地方,当然要戴口罩防疫”。对于有意见指生病才需要戴口罩,许树昌反驳:“有病当然要戴,是为了防止传染给别人,但没病一样要戴,是为了防止吸入别人的飞沫。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大家都没有抗体,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许树昌指飞沫传播距离约1至1.8米,外科口罩具阻隔丶过滤和吸湿功能,有效阻挡飞沫接触口鼻,但要注意脱口罩时勿触碰面层,处理口罩后要立即洗手,避免病毒沾到手上,再摸眼口鼻造成感染。
欧洲人的"口罩恐惧"
2月26日, 一意大利议员戴口罩在众议院出席应对疫情的会议时, 还被质疑此举无用且会加剧恐慌; 3月3日, 瑞士人民党议员布劳赫出席联邦委员会会议时, 因为坚持戴口罩更被逐出会议大厅。
为何戴口罩在亚洲是见怪不怪的事, 而欧洲人对口罩却如此反感?
在西方文化中, 戴口罩可能被视为疾病带原者,所以路上有人戴口罩,对周围人产生"冲击"很大。欧洲人多认为口罩的功能是避免传染疾病给别人, 缺乏''戴口罩是自保 ''的观念。在欧洲工作文化中, 如果你生病了, 就应该呆在家休息, 不要出门。在生病请假相对容易丶也比较习惯在家工作的欧洲社会, 这个观念也更加稳固。
欧洲人口密度较低, 疾病就相对不容易传染。再加上这几十年来, 欧洲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特殊传染病,更让人们不会产生戴口罩的想法。
而另一个社会政治原因也使欧洲人对戴口罩反感,。作为一项公共安全措施, 欧洲多国存在"蒙面禁令"。德国1985年颁布的《集会法》就已禁止示威游行民众使用口罩等蒙面手段, 妨碍身分辨别。而奥地利以及荷兰分别在2017以及2019实施"蒙面禁令",在政府建筑物丶医护机构丶教育单位及大众运输工具内, 都不能遮脸。"遮脸"的法律定义为只露出眼睛,遮住其它脸部特征。
东方人为何习惯戴口罩?
首先是历史文化因素。戴口罩文化源于20世纪初的亚洲, 以日本为先。1918-1920年间的西班牙流感在日本也造成数十万人死亡。1934年随着第二波流感大流行后,日本社会逐渐形成“感冒时要戴口罩避免感染他人丶造成其他人困扰”的观念。
195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 加上春天花粉症的困扰,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把戴口罩视为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日本秀明大学教授堀井光俊曾在2014年发表一篇社会学论文, 分析为何日本人乐于戴口罩,西方人却对戴口罩避之唯恐不及。他认为西方人将"自由主义"奉为圭臬, 把戴口罩视为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在日本, 配戴口罩被视为表达"礼貌"的行为, 为了不把病菌传染给他人, 所以将自己的口鼻遮住。
日本的早间新闻都会报导该日的PM 2.5值, 提醒国民外出时要佩戴口罩, 体弱者应留在室内。
中国更是全世界空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民众时常处于雾霾之中, 对他们来说口罩早已是生活必备。
当今的生活环境也使亚洲人习惯戴口罩。亚洲多国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欧洲, 大量的人挤在很小的区域中, 传染和患病的风险要高得多。 加上亚洲国家人们在家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不如欧洲, 故可能身体抱恙时仍要到公司工作,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戴口罩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还有人分析认为,尤其对女性来说,戴口罩可以免去化妆的步骤便出门, 节省精力以及时间。而社交焦虑的人群原本就希望羞怯与人接触, 而口罩正好避免他人观察自己的情绪起伏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