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拜登抗议中国拒签美记者

2013年12月9日

《纽约时报》和“彭博社”在去年披露中共领导人家族财富的文章触怒当局,两家新闻社24名驻中国记者不获续签,将被迫离开中国大陆。拜登就此向习近平抗议未果。

https://p.dw.com/p/1AVNa
China USA Treffen Joe Biden bei Xi Jinping in Peking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纽约时报》和彭博社有24名驻华记者的签证将于本月末到期,中国当局拒绝为他们办理续签手续。外界普遍认为,这与两家新闻社去年关于温家宝及习近平家族财富的报道惹怒中国当局有关。这是继中国当局拒绝向个别记者发放签证后,首度同时对外国新闻社集体拒签。

上周四(12月5日),到访中国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与《纽约时报》和彭博社驻京记者会面时表示,他已经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其他高层领导人发出警告,如果中方迫使记者离开,将面临种种后果。但他同时亦表示,习近平对此似乎无动于衷。拜登并曾公开指责中方就是否为记者续签签证不表态以及屏蔽美国媒体网站的做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于同一天回应拜登称,中国依据中国法规管理外国驻华记者:"至于外国记者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认为,只要你们坚持公正、没有偏见的态度,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官方对两家新闻社的阻截早现端倪。两家新闻社在披露中央领导人家族财富后,两家媒体和中国当局关系恶化,他们在中国的网站先后遭到中方屏蔽。曾在两会上向温家宝抛出"王立军逃馆事件"重磅问题的《纽约时报》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在去年底不获续签,被迫离京到达香港。12月4日,到访中国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彭博社(Bloomberg News)记者罗伯特·赫顿(Robert Hutton)遭中方拒绝参加。另有报道称,彭博社早前对记者报道开始自我审查,一篇关于中共高层领导人和中国首富王健林关系的稿件胎死腹中,尽管如此,仍未获中国当局"绿灯"。11月13日,《纽约时报》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披露了温家宝女儿与摩根大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据该社记者向外透露,中国当局在此之后向《纽约时报》记者关闭了签发证件之门。

《纽约时报》报道中指出,中国一直在对新闻机构进行周期性的打压。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这种打压变本加厉,凡国外披露中国当局政治和商业黑幕的一些调查性报道,都会招致中国政府对外国新闻机构的抗议和威胁。压力之下,外国媒体何去何从?《纽约时报》执行总编吉尔·阿布拉姆松(Jill Abramsom)表示:"能自由报道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论能否续签成功,都要继续对中国进行最高质量的报道"。11月初路透社资深记者慕亦仁(Paul Mooney)未获中国签证时,美国自由媒体人曹雅学在个人推特上指出,"就美国记者拒签,美国政府应该考虑和中国之间实行记者对等协议。"

Flash Galerie Chinesische Netizen starten Jasminerevolution in China
立里:"即使赶走这些记者,关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也不会消失"图像来源: DW

"即使赶走这些记者,关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也不会消失"

旅居荷兰的时政评论人立里向德国之声表示,近年《纽约时报》和彭博社关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有的长达数月的追踪、从细节处入手采集资料,才推出很多轰动性的报道,包括习近平和温家宝家族财产、王立军事件等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透视转型中国的大门,如果中共当局封杀这24名在中国的记者,会对海外媒体在华报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就象战地记者一样,不在前线,报道肯定会受到影响。"

但立里同时也认为,即使中国共当局强力封杀这24名记者,在他们目前尚不敢将《纽约时报》和彭博社赶出中国的情况下,依然会有新的记者或其他媒体记者担当同样的角色,这些记者也有可能像储百亮一样,在香港或邻近中国的地方,继续和以前在中国建立的媒体信息源保持联系,这样关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不会消失:"外国记者可能还有中国的通讯员配合作事, 就像《纽约时报》等有的也要靠中国记者提供线索,或帮助调研等,这些中国信息源是永远存在的,他们会用很多方法向外媒记者、即使是这些被驱逐的记者透露信息,只要中国继续有贪腐新闻,只要有国际新闻价值,这些记者不会放弃中国新闻。"

Xi Jinping
立里:习近平的强硬给了《纽约时报》、彭博社另外意义上的认证图像来源: Reuters/Jason Lee

"中国当局给《纽约时报》、彭博社另外意义的认证"

立里指当下的中国,无论是转型中政治、还是经济发展等,都是一个新闻"富矿"时期,世界各大新闻媒体肯定不会放过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新闻素材的领域。

他说,现今的中共执政层也一改江泽民时期对国外媒体"善意"或胡锦涛时代暗中施压作法,转为明晃晃的施压:"这个事件也是反应习近平执政风格中系列事件中的一个,从中共当局的思维方式讲,表示出他们的'三个自信'、在国际政治中也做出很强硬的姿态。习近平很强硬的声张他强权的逻辑。"

面对中共当局不断强硬的态度,外国媒体也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前《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社长麦健陆(James McGregor)曾表示:"作为一个媒体公司,你在中国要么做新闻,要么做生意"。对此德国之声在采访中国作家野渡时,他表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重大新闻越来越多,如果海外媒体进行自我审查,既丧失声誉,也会失去市场。

立里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中国拒签两家新闻社的记者、习近平对拜登抗议的无动于衷等实际上给了《纽约时报》和彭博社一种认证:"就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前揭露美国政府越战文件一样,他们和美国政府都有过对抗,这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新闻声誉,这次事件实际上也会增加他们的国际声誉,而一个媒体在业界的声誉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吴雨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