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抱团取暖 中日关系回暖
2018年10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周四晚间(10月2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时表示,双方应坚持和平友好合作,构建更加成熟稳健,务实进取的中日关系。安倍晋三则在出发前表示,虽然日本与美国一样也对中国的一些贸易行为感到忧虑,但是他依然倾向于用对话来消解经贸分歧。他再次强调了打造公平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性。
与安倍晋三同行访华的还有一个庞大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结非常紧密。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但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政治关系,却因为东海岛屿争端、二战历史解读、东亚地区主导地位竞争等问题而处于冰冻状态,上一次两国领导人互访还要追溯到2011年底。习近平、安倍晋三分别上台主政后,两人虽然也曾在一些多边外交场合上进行过简短会晤,但是双边正式访问还从未举行。不少分析人士就指出,此次安倍晋三应李克强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双方关系的正式回暖。
中国外交学院的亚太战略问题专家苏浩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强调,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大转折。"经历了过去近8年的触底,现在到了反弹的时候了。" 他认为,中日两国有着相近的地缘位置,经济联系也十分紧密,在区域合作中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互动非常频繁,因此"两国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性",双边关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淡之后回暖也是必然的。
天然一体 不可分割
路透社获得的外交圈内消息显示,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两国之间将签署大约50个项目的备忘录,涵盖了能源、医疗保健、金融以及汽车等多个领域。李克强在周四的非正式晚宴上还对安倍晋三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欢迎日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日关系的回暖迹象,在今年初就已经有所体现。今年4月,中断了近8年的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恢复举行。今年5月,中日韩三国就自贸区谈判达成共识。同时,日本还一改以往的态度,开始非常积极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份自贸协定将涵盖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以及东盟十国的全球近半人口,覆盖全球经济总量的约1/3。
德国智库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东亚问题专家希尔珀特(Hanns Günther Hilpert)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就指出,日中两国今年来的迅速接近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这颇有抱团取暖之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中国和日本都受到了特朗普的压力。"他认为,中国依然需要来自日本的直接投资,也需要在对美出口受阻时保持对日出口的畅通;而日本则想要在稳固对华出口的同时,也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利益。
中国外交学院的苏浩教授也提到,虽然日本在前些年对"一带一路"存在顾虑,但是由于两国间的产业链紧密衔接,安倍晋三内阁现在也意识到积极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能够给日本带来实际的利益。
毒丸一吞 两败俱伤
和希尔珀特类似,苏浩也认为,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是促成中日关系迅速回暖的重要推手。"美国退出TPP、要求重新谈判美日贸易条约,这让日本人觉得,美国在经贸议题上很不可靠。而由于日中经济紧密联结,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也对日本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害。所以,日本和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协调合作、抱团取暖的需求,从而共同应对华盛顿的贸易单边主义行径。"
这位长年研究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的学者还注意到,美国试图在与日本谈判新的贸易条约时,效法北美自贸协定(NAFTA)加入"毒丸"条款,即一旦日本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议,美日之间的自贸条约就有可能被宣告失效。他认为,美国是在试图切割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密经贸合作。"但是,中日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产业链整合,早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美国要是用'毒丸'强行切割,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都造成严重损害。这种巨大压力,正是让安倍晋三现在要和中国方面商讨应对方式的重要原因。"
不过,苏浩教授指出,中日关系"现在还只是回暖而已",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海洋权益与安全问题、地区主导权竞争问题。"虽然日本也认识到对抗只会造成日中两国两败俱伤,但是依然存在着依托美国来提升自己的东亚的心态。这些都是会对双边关系造成阻碍、需要中日双方接下来一起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