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Neue Heimat, verlorene Heimat - Bettina Marx

Bettina Marx2008年5月4日

阿维塔尔•本•科林恩(Avital Ben Chorin)生于艾森纳赫,在以色列她找到了新的家园。法瓦茨·阿布·西塔(Fawaz Abu Sitta)生于加沙。阿布•西塔(Abu Sitta)一家,这个贝都因家庭,却因为以色列的建国失去了他们的家园。

https://p.dw.com/p/Dhi6
以色列特拉维夫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Bildagentur Huber

85岁的阿维塔尔·本·科林恩是个举止优雅的老妇人,她头发漆黑,修长的手指上戴着银色的戒指。她1923年生于艾森纳赫,出生时的名字是埃里卡·法肯海姆。十岁时她开始对犹太教和犹太复国主义感兴趣。1936年,纳粹夺取政权三年后她决定离开德国。

新的家园

阿维塔尔十三岁的时候和一群年轻人只身前往巴勒斯坦,并在位于海法附近的德国移民居住地基尔加特-比阿里克(Kirjat Bialik)的德国犹太儿童青年收养所里安下身来。回顾七十年前的迁徙经历她说:"我们当时都为能够参与国家建设而兴奋不已。"

十七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挣钱养活自己。她先搬家到拉马特-甘(Ramat Gan), 之后搬到耶路撒冷。

在著名神学家德裔犹太人马丁·布勃的一次演讲上,她认识了现任丈夫,来自慕尼黑的宗教哲学家沙洛姆·本·科林恩(Shalom Ben Chorin)。她和丈夫一起见证了1947年11月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该决议规定将约旦河西岸的英国托管地一分为二,未来在分开的两片土地上成立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国家。

"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

1948年5月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大卫·本·古里欧恩(David Ben Gurion)呼吁建立以色列国的时候,耶路撒冷还处在阿拉伯军的控制之下。阿维塔尔回忆说:"尽管如此,建立自己国家的消息还是很让大家欢欣鼓舞。当时我们也知道,国家的领土非常小,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我们有了自己的国家。"

巴勒斯坦灾难

1948年5月14日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却是被驱逐的日子。以色列独立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灾难日。

现在居住在加沙德法瓦茨·阿布·西塔就是当时失去家园的人中的一员。他来自于一个Beer Sheva市附近的贝都因部落。四百年来,这个部落都驻扎在内盖夫沙漠,在靠近加沙地带边界的地方拥有大片供本部落耕种和放牧的田地。法瓦茨说:"我的祖父非常重视教育。他为我们部落的孩子建立了学校。"

这因如此,法瓦茨的爸爸和他的兄弟才能有机会上学,最后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但是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后,该部落失去了农田,整个部落的生存陷入危机。兄弟几个也仅能靠各自学术职业艰难地维持失去土地的家庭的生计。

失去的家园

当时,这个有400多成员的部落从驻扎地驱逐出来。阿布·西塔一家临近的加沙地带,在Khan Yunis,Deir el Balach和Rafach的难民营。从此他们在这里生活,遥望过去的家园。

法瓦茨1953年生在Khan Yunis。从小他就知道,自己是个难民,终有一天要回到故土。尽管他长在Khan Yunis,并在那里上学。但是他真正的家园在铁丝网的另一边,在以色列境内。

法瓦茨说"我祖父总带着我,给我指远处的故国。他和我说,以后我将得到其中的一大片土地。"但是这家人并没有迁回去。一部分家人留在了加沙,其他人散布在各个国家中。

法瓦茨来到了德国。他在原民主德国学习了德语,攻读了经济学并认识了他的夫人。他的兄弟有在美国的,有在加拿大的,也有在沙特阿拉伯的。

法瓦茨现在是加沙地区Azhar大学的教授,他现在已经对回到部落曾经的驻扎地不抱希望了。他支持巴勒斯坦国领土恢复1967年时的状况,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但是他强调:"我的这种看法属于少数派。"大多数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放弃重回故土的梦想,最起码,他们希望难民的问题能得以公正地解决。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