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签字 京都协议即将生效
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杜马(下院)和联邦委员会(上院)上个月已经分别通过表决批准了该协议,此次普京再在文件上签字不过是履行一下必要的手续而已。尽管美国还没有在此协议上签字,但是因为俄罗斯态度的转变,使得美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困境,在普京签字之后的90天后,该协议将被联合国归档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强制执行。
1997年12月在京都召开的有17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签订了京都协议,协议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发达国家将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2%。通过该协议,工业化国家承诺将采取措施减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转而开发和使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和风能。不断变暖的全球气温与一些极端的天气现象密不可分,这包括旱灾,洪水以及海平面的不断升高,这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了地区冲突的导火索。
温室气体,包含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氧化亚碳、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物等。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排放气体,也是辅导减量的主要目标。半导体产业在清洗的过程中,会用到全氟碳化物,不过,半导体产业协会已签署全球资源减量合约,努力减少排放量。
俄罗斯是第127个批准京都协议的国家。根据相关规定,批准京都协议的所有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只有超过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五时,京都协议才能算生效。在俄罗斯之前,虽然有一百二十六个国家批准了京都协议,但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仅能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二。
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了京都协议,作为世界温室气体的头号排放大国,美国排放量占发达国家1990年排放总量的36%。美国和澳大利亚明确表示不会在该协议上签字,他们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在科学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担心限制使用化石燃料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而中国和印度等迅速走向工业化的国家在该协议中没有减排义务,因此该协议是“代价巨大且不公平的”。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态度起了关键的作用,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为百分之十七点四,这使得京都协议达到了执行的标准。其实俄罗斯1999年就在京都协议上签字,作为交换,欧盟必须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普京的正式签字,恰恰就在他与欧盟领导人会面之前的几天,可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背景。
京都协议的批评者认为,该协议的实施将花费巨大,并且因为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并不在首批减排之列,所以该协议缺乏“必要的冲击力”。
而支持者则认为,协议的签署将迫使企业采取现代化措施减少排污,而且前苏联解体导致大约38%的工厂跟着关门大吉,所以俄罗斯的工业严重萎缩,因此他们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远远低于90年的排放标准。俄罗斯大可以将自己手中多余、用不完的排放量配额指标出售给一些配额不够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赚钱。欧盟已经原则上通过了俄罗斯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价格大概稳定在每吨二氧化碳8点9欧元。根据规定,2005~2007年间,超标排放二氧化碳将被处以每吨40欧元的罚款,到2008年则要涨到每吨100欧元。
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将最先受到京都协议的影响,而中国,巴西,印度和印尼等国家将在第二阶段执行京都协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占第二位,而且还在急剧增加,全球50%的减排量都发生在中国,而且中国存在着大量低成本的可减排量。在发达国家,减少一吨二氧化碳要在上百美元以上,而在中国和印度的一些行业,大概20美元就能减少一吨二氧化碳。
京都议定书实施后,会受冲击的产业以钢铁、石化和电机电子最大,其次是人造化纤、水泥和造纸产业。其中,电机电子产业中以发电厂受影响最大,民间电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