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族的苦日子美了“分车”业
2003年7月2日所谓“分车”,是英语“Car-Sharing”的直译。意为好多人合用一辆车。并不是说大家商量好各掏一部分钱买一辆车。那在同时都要使用的时候非打架不可。实际上这是一种新兴的行业。这个行业已经生存了一段时间了,真正新的是它的蓬勃发展。
乌尔利希.费尔贝尔有好多汽车,仅他在科隆最大的车库里就停着40辆,多半是红色的小车,所有车上都有小孩座,手套匣里插着雨伞,烟灰缸里整齐地排放着原装口香糖。费尔贝尔并不是汽车狂。他是科隆分车公司卡姆比奥卡的总经理。
谁要愿意跟人合用汽车,可以申请为卡姆比奥卡会员。一次性的报名费根据用车类型在30到60欧元之间,每个月基本费3到6欧元。此外就象坐出租车那样,每次开车由时间和公里数构成一个价格。
谁要想开车了,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预约。在约定的时间把汽车送回原处。随时可在保险箱处取得车钥匙,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还有:谁要是今天登记为会员,明天就可以取车上道。
乌尔利希.费尔贝尔认为,分车作为异常思想者或环保执着者宠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现在欢迎这个行业的主要是省钱思想者。据德国著名的“资本”杂志调查,每年行车不超过1万公里的人,参加“分车”比开自己的车合算。据该杂志计算,这样的分车人可比拥有自己汽车的人每个月节省100欧元以上。
费尔贝尔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分车行列,“总的说来,我们必须看到,行车将越来越贵。就象考虑汽油价格那样,我们必须想一想,这100公里我们该开车去吗?我们必须去吗?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这种框架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行业是有利的。”
仅去年一年,乌尔利希.费尔贝尔就迎来了1200名新会员。换句话说,在短短的12个月里,卡姆比奥卡的客户数量增长了50%,从而使这个公司今天得以在科隆市中心拥有欧洲最大的分车站。
需求突然暴涨,费尔贝尔认为他知道原因何在:矿油税太高和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开车越来越贵。许多人在这种形势下首次考虑是否要放弃自己的汽车。
卡姆比奥卡迅速发展。但这也带来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对公司来说本身是那样的甜美。联邦分车协会指出,通过预约系统的改善,车辆的使用越来越充分合理。尽管如此,暴增的客户同时意味着,乌尔利希.费尔贝尔必须购买更多的汽车。而每增加一辆汽车,就需要增加一个停车位。
乌尔利希.费尔贝尔明白,合适的车位绝非俯拾皆是,“我们最大问题始终是,如何找到有吸引力的停车位置。我们建的停车站往往在居民区中心,坐火车很方便,有灯光照明,女人晚上去不用害怕。找这样的地方简直难透了。”
停车场的问题必须由费尔贝尔自己解决。但针对其它问题他能够得到外来的支持。跟不来梅和亚琛的分车业伙伴们一起,他于2000年3月建立了一个共同的控股公司。这家公司买下亚琛、不来梅和科隆的企业,于是成了这些企业的母公司。
感受最直接的大概是汽车销售商们了。他们现在面对的谈判伙伴是每年要买100辆新车的主,代价自然是要把价格往下压。会员们当然也得益于这种新的企业机制:现在他们在其它城市也可以毫无问题地预约车辆,甚至远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于塔.瓦瑟尔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