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纺联人士谈对中国反倾销申诉
2004年1月21日据德国商报报道,2003年前3个季度中,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的贸易额达28亿欧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1%。而欧盟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内,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达到了300%。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意味着本地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被挤占。
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丝绸业分会的秘书长梵摩尔认为,造成这种不平等竞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二是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过低,而这两点都是人为控制的结果。在人民币保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却一路攀升,结果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20%。原本就以价廉取胜的中国纺织品借助汇率优势更是所向无敌。欧洲纺织业在生存困境中,不得不呼吁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欧盟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将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一份申诉,建议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进行控制。一些人士指出,欧盟可以利用现有的保护性条款,如到2008年底冻结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配额,使每年的进口商品数量增长不超过前 一年的7.5%。
对此梵摩尔表示:“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对数量进行限制,而是质量上的控制,比如可以采取附加进口税的方式,即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提高进口税。目的是恢复公平的贸易环境。当然还有其它可能的措施,要看欧盟委员会如何决定。”
梵摩尔说,欧盟企业不满的关键不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总量,而是这些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条件。比如近年来欧盟市场上中国纺织品的单件价格降幅最高达75%,一些中国商品的售价甚至低于欧盟生产厂家的原料成本。
在他看来,这已经超出了正常贸易规则的范围。他还指出,中国不惜代价,抢占市场份额的举动,冲击的不仅欧盟的纺织工业,还有其它地区的纺织品制造商:
“中国在亚洲的竞争对手如印尼、韩国等,也在失去欧洲市场的份额。而那些贫穷国家如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的纺织品更是无法立足。而欧盟的贸易和发展政策的内容之一是优先扶助不发达国家。所以这是一个国际贸易中的公平问题。”
此间业内人士指出,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分阶段减少双边纺织品贸易限制的协议,到2004年底,欧盟将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最后关卡,因此2005年中国纺织品将大举冲击欧盟市场。据德国零售商外贸联合会的估计,2005年中国向欧盟的纺织品出口将增加20%到30%。
(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