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APEC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广告
气候变化
通常指因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亦称气候变迁、气候变暖、气候暖化。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事实核查:中国对气候变化究竟负有多大责任?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任何其它国家。对很多人来说,结论很明显:中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巨大责任。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为什么要控制升温幅度不超过1.5度?
为什么要控制升温幅度不超过1.5度? 为什么这个目标如此重要?这和之前常说的2摄氏度目标又有哪些区别?
气候会议拟发联合声明 十年内停止砍伐森林
联合国气候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希望采取共同措施,制止对森林的滥砍滥伐行为,以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
埃尔多安因“安全问题”缺席气候大会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周一表示,由于会议组织方没有满足其代表团在安全方面的要求,他取消了出席联合国COP26气候大会的计划。目前正值土耳其与其西方主要盟国关系紧张之际。
COP26:“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
目前,全球聚焦正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众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但中俄领导人缺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人类必须停止像对待厕所一样对待大自然。
德语媒体:捍卫台湾就是捍卫欧洲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军机频繁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台湾总统蔡英文也一再强调,台湾民众会全力捍卫其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
漫长的气候保护之路
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峰会已经开幕,而各地的环保人士也抵达了会场。他们以各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吸引眼球,试图提高公众对气候保护议题的关注。
拜登称美于G20展现实力 批中俄“做的不够”
美国总统拜登周日在20国峰会后称,美国在各国达成的协议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批评俄罗斯丶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领袖未现身对气候变化做出承诺。
G20 闭幕:雷声大 雨点小
各方都期待罗马举行的G20峰会能在全球气候保护方面发出明确信号,但除了一些不关痛痒的模糊措辞之外,峰会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联合国气候会议今日开幕
各方对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抱着极大的期望,但对于气候大会能否促成全球气候的改善,人们也疑虑重重。
事关重大议题 中俄领导人仅视讯参加G20峰会
本年度在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议程包括气候保护、跨国企业税、新冠疫情等重大话题。而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较量,也对此次峰会构成了重大影响。
COP26聚焦中国:要煤炭,也要碳中和
世界气候峰会周日(10 月 31 日)在格拉斯哥开幕。届时,众人也会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就人均排放量而言也超过欧盟。
评论:为什么能源价格飙升是一个好消息?
能源价格不断飙升,让消费者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德国之声评论员Henrik Böhme认为,对于走向气候中立的经济转型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G20公报草案:呼吁暖化限制1.5度以下
气候变迁成20国会议关键议题。根据公报草案,各国同意将暖化限制定为1.5度以下,比巴黎协议的2度来得低。但草案也暗示,各国在许多遏止暖化的目标时程上仍须谈判。而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最新减排计划,被认为“令人失望”。
欧盟气候谈判代表:各国领导人请拿出雄心
格拉斯哥气候峰会的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呼吁所有国家领导人亲身与会,在气候保护上拿出更大雄心,并为贫穷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华盛顿邮报》:拜登团队在中国政策上有分歧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中国政策问题上,拜登的助手存在意见分歧。气候特使克里主张通过美中高层接触推动气候合作,以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派则反对为气候方面的进展而迁就中国。
客座评论:习近平二十大前后的几件头疼事
当今世界,令各国政要头疼的事不少。这一方面跟政治人物的领导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其身处环境的各个因素集合造成。而对中国来说,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头疼的事也不同,起因也不一样。政治学者张俊华尝试就此进行一番梳理。
发展和减排谁优先?北京提出“安全降碳”
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中国国务院提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其中强调在实现相关减排目标的同时,应保证能源与粮食安全,确保民众正常生活。
气候变迁破坏收成 台湾茶农创意迎战
连日豪雨与干旱不断,台湾茶农钱顺义(音译)的心血惨受气候变迁影响。今年的情况更惨,茶园几乎一半的产量都泡汤了。
联合国警告:2030全球化石能源仍远远超标
世界主要经济体于2030年将生产超过预期一倍的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联合国呼吁,为达成气候目标愿景,须大减近5成的排放量。
气候变化 灾难离我们越来越近
即将在11月初召开的苏格兰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围绕全球升温2摄氏度的上限目标展开争论。一些更激进的组织要求,升温幅度应当控制在1.5度以内。但是科学家发现,和工业革命前相比,如今的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2摄氏度。
英媒:习近平将缺席格拉斯哥气候大会
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出席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改口称将出席峰会。英国女王怒批尚未确认出席的各国领袖。
新冠?气候?还是中国?德国人最担心什么?
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人最大的担忧莫过于气候变化。三成民众愿意加强德中安全合作,同样比例的人认为德国安全威胁来自中国。
两周5次橙色预警 中国东北停电背后的全球能源危机
中国辽宁省工信厅两周内5次发布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能源危机凸显了削减全球经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难度。
中国山西暴雨 逾175万人受灾
继今年7月中国河南遭受严重洪灾后,山西许多地区最近也因极端强降水引发山洪和洪涝等严重灾害,专家称山西受灾范围比先前河南更大。
研发气候模型 德、美、意学者共获诺贝尔奖
10月5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三名分别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的气候学者共同获奖。他们开发的物理模型,为气候研究、精确分析全球变暖趋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班牙河上“溺水的女孩”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河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装置艺术“溺水的女孩”,吸引许多人驻足。这个雕塑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从“星期五为未来”到“公民不服从”
从“星期五为未来”到“公民不服从”上周德国联邦议院大选举行两天前,全德国范围内成千上万的气候保护者走上街头参与“星期五为未来”运动。现在大选结束了,星期五为未来运动宣布,10月22日将举行“公民不服从”运动。
气候变化就在身边
德国汉堡举行的年度极端气候大会上,气象学家和气候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人类活动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原因,必须对此有所作为。
德总统: 联合国不是"没有价值观的强国拳击场"
这是38年以来德国总统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纽约时间9月24日,施泰因迈尔总统在本届联大的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强调了大国的责任。在阿富汗问题上,他也代表德国作了自我批评。
德语媒体:欧洲各国相互较劲 却忘了真正对手
中远集团和汉堡港达成交易、入股集装箱码头的消息,引发了《时代周报》的批评,作者认为欧洲各港口总是把邻居作为目标,却忘了和邻居携手抵御中国影响力。瑞士《联邦报》则继续关注中国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德国大选在即 “星期五为未来”全球示威
这是一次全球罢课行动。仅德国就有数百个地区的中小学生参加,——联邦议会大选在即,“星期五为未来”运动意欲加大对政界和社会的压力。德国教师协会批评学生因此不去上课。
德语媒体: 停止新建海外煤电 中国意欲抢占绿能市场
习近平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引发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新德国报》认为,舆论更应该关注中国境内的大量煤电项目;《明镜周刊》分析,中国将大举抢占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每日镜报》则指出,不论如何,这都是气候保护的重要讯号。
美气候特使克里将再访中国 盼中国境内碳排减量
习近平日前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电厂一事,为国际气候合作注入一剂强心针。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似乎想趁胜追击,再度访问中国。中美气候合作会有新进展吗?
中美元首联大发表演说 各自做出气候承诺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分别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拜登重申美国不会寻求一个“新冷战”的局势,而习近平则是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联合国千亿美元气候基金有解? 传拜登将宣布“好消息”
距离联合国气候峰会只剩六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英国首相约翰逊,敦促发达国家兑现他们对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基金的承诺,否则气候峰会将面临失败,如今拜登将宣布“好消息”指的是什么?
肯尼亚的中资铁路有利气候却威胁野生动物
由中资企业兴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让原先通过公路运输的客货物流转向了铁路,从长远来看,此举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保护。但是,短期而言,这条新修建的铁路也切割了重要的生态走廊。
联合国:新冠疫情未减缓气候变化步伐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疫情并未让气候变化放缓,2020年初首波新冠疫情导致的减排只是短期现象,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仍在增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醒说,“今年是气候行动的关键一年”。
德国气候活动家绝食 盼与总理候选人对话
一群年轻气候保护活动者在柏林绝食抗议逾半月,其诉求是在本届联邦大选前与总理候选人对话。尽管一名绝食抗议者本周二体力不支送医,活动者仍坚持继续绝食。
牵动石油财富和未来的挪威大选
挪威为期两天的选举已经于9月12日开始,奥斯陆可能会出现权力更迭。同时这次大选也牵动该国能源政策:这个盛产石油的北欧国家是否会逐渐放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全球各地灾难的相互关联性超乎人们想象
不管是气候危机、自然灾害,还是瘟疫大流行,这些灾难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联合国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证明了这一观点。
留在家乡,还是远走他方?洪灾区居民的艰难抉择
周日,德国总理再度前往洪水灾区视察救灾情形。不过,灾区民众更关心的,不是当前的选战,而是政府能否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去年最怕特朗普,德国人今年最怕什么?
一项年度调查研究询问德国人,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健康问题并不在名单之首,占据排行榜前三名的都和金钱有关系。
消息人士:中美未就应对气候变迁达成协议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美并未就气候变迁达成协议。中国官员对美国特使克里表示,将遵循自己的气候路线,不会屈服于美方的压力。
飓风洪灾重创美国东北部
美国经济文化最繁华的地区在气候变化面前显现出脆弱,不堪一击。一场已渐弱的飓风暴雨造成数十人死亡。
克里:气候议题不是地缘战略武器
中美有可能放下政治歧见在全球气候议题上合作吗?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近日出访天津,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两国在气候议题的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大环境,不过克里认为,气候无关意识形态,不是地缘战略的武器。
克里、煤炭与中国
按人头计算,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欧盟,而且仍在继续建造新的燃煤电站。美国政府气候专员、前国务卿克里致力于说服北京转变思维。
美国气候特使将访中日 如何对中国施压并合作?
中美政府各自宣布,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出访中国,并预计在天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晤。各方都聚焦,克里将如何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同时向中国施压,又与中国合作。
德国今夏水灾保险损失超预期
德国今年7月中旬遭遇的水灾带来的保险赔付损失已近70亿欧元,超过预估。
研究:西欧洪灾频率或将成倍增加
气候科学家进一步确定了气候变迁和今年7月份西欧极端降雨的关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人为造成的温度上升,不但提高极端降雨的机率,也使降雨量增加。
前一页面
第6 页,共29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