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汉诺威CeBIT劲吹中国“民营”风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19日

在世界最大的电脑数据产品展汉诺威CeBIT上,今年的风向进一步偏东。亚洲可以说唱着这里的主旋律。而领唱者是中国。

https://p.dw.com/p/4oPb
CeBI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展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记者在现场走访了不少家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又发现一个新现象:中国企业中所谓的“民营”企业最是来势汹涌。看来前几天中国的修宪更让私有力量增加了信心,虽说它们看上去还有那么点“中气不足”。

中国填补德国的空

德国博览会股份公司新闻与公关部经理勃兰特女士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次博览会,亚洲太让人兴奋了。尤其是中国。”

1990年的汉诺威CeBIT,中国大陆没有任何公司参展。1991年,有3个公司参展。以后先是缓速的,然后是持续较大地增长。2003年,中国大陆参展公司数为111家,而今年摊位一下子跃到了189个,增长了70%。摊位数的排名从第7名跳到了第4。中国香港的摊位也从113个跃到140个,增长了24%。台湾保持了德国本土以外最大参展地区的地位,而且也有增长,摊位数从664个增加到了709个,增长了6.8%。大中华圈一共占了1038个摊位,占了全部参展摊位数的16%,外国全部参展摊位数的35%!

今年参展公司总数是6411,比去年减少了191个。主要是因为德国公司参展数量大减了307个。假如不是中港台大增,这个局面更要难看得多。难怪德国博览会股份公司的人们说到中国几乎流露出一种感激之情。

中国热,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星期五,3月19日,一天之内,就将围绕中国举办两个大型活动。11点到15点半,在汉诺威马利梯姆宾馆举办名为“中国技术峰会”的研讨介绍会,Infineon集团董事、中华网(Chinadotcom)总裁等将向500名左右与会者介绍与中国合作的注意事项和前景。14点到19点,将在汉诺威博览会新闻中心举办“德中论坛”。

“民营企业”的天下

今年的 CeBIT展上另一个新现象是:中国企业分得比较散。以前记者也来过 CeBIT,中国大陆的摊位几乎都被放在了一起,一找一大片。现在改了,要在27个展馆里找齐那189个中国企业简直都办不到。

记者接触了十来家中国大陆来的企业。结果发现:参展的中国大陆企业,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几乎都是所谓“民营企业”。几个国营企业是:青岛海尔,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厦门夏新。其实这些企业也不完全是国营性质的了,因为上了市的公司实际上已有相当一部分“民营化”,或者说私有化了,股票-股权在股民手里嘛。

参展地区的分成也相当说明问题。开放早,当初个体户最多,现在“民营”最多的广东共有89个公司参展,几乎占了一半。其中深圳更以65家占有绝对优势。接下来是上海24家,浙江12家,北京9家。

记者接触的一些“民营”公司,都是有了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员工从几百人至几千人不等。上海鸿聚电子公司的两位经理兼股东说,他们的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前来参加这个博览会了,每年都有一定的收获。这家公司建立于2000年,主要生产音响和mp3,ups等部件,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去年营业额约800万人民币。目前市场主要在国内,在欧洲可以说还刚刚起步。他们也搞开发,但主要着眼于电脑音响等的外观设计,还谈不上技术上有什么突破。

宁波顺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陈经理介绍说,他这个企业有380名员工,去年产值约7000万元,税后利润650万。他的公司1988年就建立了,1997年开始出口欧洲。公司产品90%出口,主要是美国,欧洲占了25%。产品主要是电话、网络线,电话配件。参加CeBIT博览会还是第一次。他说,不管这次成绩如何,今后每年都要来。

深圳理士奥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规模就更大一些了,这个公司有3个工厂,在深圳,灌输和东莞,共有3500名员工,主要产品是各种电池,如ups用的电池,电动车用的。公司产品70%出口,20%出口到欧洲。该公司郑经理介绍说,公司的三个工厂有的纯粹是民营的,有的是合资的。该公司参加这个博览会已经至少有三、四年的历史,每年都来。

哈尔滨光宇欧洲有限公司经理姜保华说,他是公司派来常驻德国的,他住在科隆。象他这样常驻德国或欧洲其它国家,代表母公司来参展的还有很多。

“民营企业”中气还不足

从与各公司接触中看,民营企业发展得相当不错。参展的189家中国大陆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的,本身就令人震惊。中国贸促会宁波分会的郑先生说,最近两地通过修宪,把保护私有财产写进了宪法,确实更让老板们放心。他说,其实中国往这个方向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近年来,老板们越来越相信不会再有大折腾了。宁波民营企业从前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高潮。他们的设备都是从欧美进口的先进设备,把产品质量大大地提高了上去。现在,宁波民营企业对经济作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60%。

然而,记者在跟“民营”企业老板和工作人员接触中,总有那么一种感觉:“民营企业”中气还不足。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记者在一些中国摊位那儿提到“你们私营企业”这样的话,几次都受到纠正。老板们或工作人员们说:不能说“私营企业”,应该说“民营企业”。记者称某些老板为“老板”,也得到纠正:不要说“老板”,应该说“经理”,顶多说“股东”。“民营”是中国的官话,但其实跟“私营”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象“下岗”不是“失业”的说法一样,当然可以有各种解释,但说到底,不还是一个怕字吗?怕什么?

有好几家“民营企业”的代表们不愿意谈营业额。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中国,营业额按理说不都是公开的吗?尤其是广州盈信公司,记者刚坐下,刚提到营业额,那位老板模样的就下了逐客令:对不起,我们很低调,不愿意接受采访。好象曾经被蛇咬过那样。怕什么?

体现中气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产品的技术开发。参展民营企业的产品,给记者的印象是,绝大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不讲究技术突破的东西,比如电缆,插件、开关件、电脑音响等。有些公司有人搞开发,但也仅仅是搞外观的更新。

再就是摊位面积。大多数中国大陆公司租的都是3米乘3米的所谓“标准摊位”,个别的租两个,3乘6米。大的,那就是国营公司了,海尔一家就租了300多平米的摊位,布置得相当漂亮,夏新也租了56平米的摊位。是这些少量的国营大户把总的摊位面积带上去了。但是,中国参展公司的平均摊位面积仍然只有19平方米。而象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平均摊位面积都达到了近70平方米。台湾参展的大公司不少,平均摊位面积因此也达到了27平方米。

中气足的还是国营的

海尔公司真可以说给中国人扬眉吐气。远远地就能看见它哪粉红色的“牌楼”,300多平方米的摊位设置得相当有气派,工作人员多是德国人,从中国总部和新建的台湾分公司来的一共才3个人。

张澄聪营运长介绍说,海尔公司还是第一次参加CeBIT。这次参加,也是因为CeBIT的方针改了。原来这个博览会集中在电脑方面,现在已经更多地涉及通讯、数位家电等领域。海尔现在还是主攻黑白家电,今后电脑、手机等也要做得更多。张先生所在的台湾子公司海崴是今年初刚刚在台湾建立的。他说,海尔不怕欧洲的反倾销,因为它在意大利也建有工厂,在伊朗、巴基斯坦都建了工厂,实际上已成了一个跨国集团,不能说是纯粹的中国公司了。

记者问道,海尔这次到CeBIT来,是不是试试看能否取得成绩吗,成绩好以后继续来?张先生马上否定道:我们海尔绝不说“试试看”这种话,选定了一种战略,就会走下去。

厦门的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手机,它的牌子是在中国已有一定名气的“小灵通”。记者是偶尔路过,看到一个颇有气魄的摊位,先进的家庭影院正在播放“卧虎藏龙”,才发现了这个夏新的。

该公司海外销售部产品室主任李剑先生介绍道,夏新有1万名左右员工,去年营业额将近10亿美元。至今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国内,现在刚开发打国外市场,目标是今年在国外达到1亿美元的营业额。他的公司非常注重产品的开发,坚持走品牌路线。有的新产品在国际上都受到重视,比如做得很小的笔记本电脑。还有新开发的网络DVD刚得了美国CES创新奖。这个公司已经是CeBIT的常客,这几年每年都来,不管来的直接成绩怎么样,都坚持来。

李先生还说,made in China以后光靠价格取胜是不行的了,made in China必须是一个多方面的品牌,包括在设计上,技术上,都要上去。否则,今后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工成本进一步上升,很多企业都会站不住的。

跟中国国营企业的人说话,就觉得他们中气足。他们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诸如营业额之类的问题,都不用问,他们自己就说了。然而记者想到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象海尔这样跟电脑关系不大的企业倒来了,而象联想、方正等中国电脑业的大企业居然不到CeBIT来?有的公司的人对记者说:他们的市场主要在中国。这个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再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国营企业就“中气足”,而私营企业就是不足?当然,这个行业里,大多数私营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大型私营企业似乎都在别的行当里。但那个广东公司老板的“低调论”,不会是中国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的通病吧?还真有可能。尤其是,不断有首富二富什么的被捕,谁做生意又能保证绝对有板有眼,毫不犯规?

但不管怎么样,私营企业来了,象洪水般地涌来了。它们可以继续地“低调”,但“低调”却挡不住高潮。也许,多少年后,他们一个个膀大腰圆,但说话仍然是轻声轻气的。那也没有什么可以厚非的。也许,轻声轻气,闷声不响,那才是真正的财主本色。外国也好中国也好,不都有不少咋咋呼呼空架子老板吗?

象海尔这样的集团,人们甚至说它已经不是纯粹的中国公司了(其实此言有一定道理),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公司呢?中国国营的?其实,这也已经不重要。或许,中国正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司不论国籍,不论股权在谁手里,老板是谁。真是这样,中国才真正进入了一个先进的经济阶段。美国、德国,不都是这样吗?但是,中国的政策会不再走一步,吓自己一吓吗?就象“民营”或者“下岗”这种词汇所说明的那样?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