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谁来吃试管烤鸭

2017年9月23日

中国希望未来通过人造肉来减少环境污染和糖尿病等富裕社会疾病。这样做很勇敢,现在就看中国老百姓愿不愿意吃试管肉了。

https://p.dw.com/p/2kOCN
Stammzellenburger
图像来源: David Parry/PA Wire

(德国之声中文网)曾有一段时间,中国有关食品安全的丑闻接连不断,从西瓜爆炸到用鸭肉加羊尿"加工"成的牛肉,无奇不有。2000年代初,市场上居然出现了含有硅胶等化学制品的假鸡蛋。国际媒体惊呼:在制假大国中国,连入口的食品都没有被放过。

自此以后,消费者提高了警惕,政府也面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的重重压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官方对人工合成动物制品给予希望,此举在全球受到环保人士的肯定。

投资以色列初创企业

作为一项双边贸易协定的一部份,北京向一家研发大规模生产"试管肉"技术的以色列初创企业投入了3亿美元。该企业的产品是在无菌营养液里以肌肉细胞培养出的人造肉,不须使用抗生素,在味道和口感上却与真肉并无二致。据说,就连一向对豆制品"代肉"不齿的消费者,都尝不出二者的区别。

动物和环境保护人士对这种"无公害肉"寄予极大期望,认为传统的集约化养殖业造成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将由此大大减轻,环境污染和巨大的水耗也将得到缓解。为种植饲料作物大量砍伐森林也不再必要。不仅被激进的动物保护人士视为丑闻、也饱受大众诟病的禽畜大规模密集饲养将成为过去。国际肉类替代品生产商利益代言组织Good Food Institute的弗里德里希(Bruce Friedrich)把中国的这一投资称为"巨大市场机遇",因为来自中国的资金将推动细胞培育技术的发展,使其走出不被重视的边缘境地。

Singapur Huhn mit Reis
生活越好,吃肉越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wee Young

借助人造肉,中国能否摆脱食品造假者的负面形象,转而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这还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吃肉的问题将决定中国的未来。去年起北京就开展了一场旨在将全民肉类消费量减半的宣传运动。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雄心,迄今的趋势是经济越发展,肉吃得越多。在中国,吃肉依然是富裕的象征。

生活越好吃肉越多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还只有每年13公斤,今天已经上升到63公斤。然而随着肉食、酒精和含糖食物的增加,所谓的"富贵病"随之而来。现在,中国糖尿病人的数量是30年前的十倍还多。1.14亿中国人患有代谢系统疾病,绝对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试管肉不仅能改善民众的健康,还能让中国更快达到气候保护目标,减少对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等国肉类进口的依赖。现在中国每年进口价值135亿美元的肉类,而且数字一直在上升。

*PROVISORISCH*
专栏作者Frank Sieren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民众还不买账

不过中国老百姓对人造肉还不能欣然接受。微博上网民讨论的基调是"不是自然的东西必然不健康"。另一方面,就此类话题也不太可能产生广泛的讨论,中国人很实际,如果价廉味美,何乐而不食之?而这两点正是试管肉的强项。动物保护是另一个积极角度。

官方媒体《科技日报》向读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两样完全一样的产品摆在你面前,一种价格更低廉、不产生温室气体、不屠宰牲畜就能生产,你会选择哪一种?

食品厂家和餐馆隐瞒肉食品的来源,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过在假鸡蛋身上,这一手没有奏效。当然假鸡蛋确实十分有害健康,而且吃起来也不是味道。

 

本文作者20多年来在北京生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