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就南海仲裁案举行听证会
2015年7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菲律宾外交部官员向路透社表示,马尼拉已经派出代表团赴海牙参加南海仲裁案的听证会,以表明由5名法官组成的小组有权利审理仲裁案。
根据法庭的声明,这是因为去年12月中国在一份公开文件中就对海牙仲裁法庭的司法管辖权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中国去年12月发表立场文件,认为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在中菲南海争议上没有管辖权,因此无权审理仲裁案。
海牙仲裁庭4月决定,将从7月7日至13日就该法庭的司法管辖权举行听证会。
2013年,菲律宾已经向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提出,中国在南中国海所主张的九段线,已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诉请仲裁。
法律专家表示,虽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因为没有联合国组织监视监督这样的裁决,任何有利于菲律宾的判决都无法执行。尽管如此,这样的裁决对北京来说将会是一个外交打击,可能会使得与中国存在主权纷争的其它南中国海周边国家效仿此法。南中国海是重要的世界贸易航运通道,每年都有价值约5万亿美元的货物经由该海域运往全球各地。中国对南中国海几乎所有地区提出领土要求,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也各自提出相互重叠的主权要求。
公平裁决
一些国际法律学者和南中国海问题专家表示,即便中国拒绝参与,仲裁庭仍可作出裁决。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员史托瑞(Ian Storey)表示:"国际仲裁庭会尽量照顾中国的利益。"
不过有专家说,这并不意味着法官会偏袒北京。法律学者表示:"他们将尽可能做到公平,因为他们似乎感觉到,中国将仔细审阅裁决书的每一个字。"
国际法庭拒绝了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史托瑞表示,就司法管辖权举行听证会可能会将做出最终裁决的时间推迟6到12个月,这意味着,案件或推迟到菲律宾现总统阿基诺任期明年6月结束以后。
阿基诺是这个法律挑战背后的关键人物。他曾经把中国对南中国海域的主权要求与德国在二战之前推行扩张行为相提并论,从而激怒了中国。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外交官和法律专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听取外界的意见。
其中一些工作交由中国驻海牙大使馆来完成,该机构已经与仲裁法庭建立了正式的沟通渠道。
路透社掌握的仲裁庭文件证实,中国可以通过其使馆与法庭沟通,同时仲裁庭会通知中方案件进行的情况,并且始终保留中方提交文件的机会。
消息来源称,即便如此,中国依旧打算拒绝任何有利于马尼拉的裁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上周四(7月)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这一立场是明确的。" 她还表示,菲律宾的这一举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企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进一步扩大菲方的非法利益,迫使中方在有关问题上妥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查道炯表示,他相信,北京的策略是不参与仲裁,之后会拒绝接受任何判决。他补充表示:"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的裁决仅是一种表态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