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炎黄春秋》发表纪念赵紫阳的文章

2010年7月9日

如果六四在中国是禁忌话题,那么因六四而遭到罢免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呢?《炎黄春秋》7月号刊载了赵紫阳当年在四川的部下杨汝岱的回忆文章。这是否发出重新评价赵紫阳的信号?

https://p.dw.com/p/OFP6
1989年6月起直到2005年去世一直被软禁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摄于1997年)图像来源: Xiao Xu

中国大陆杂志《炎黄春秋》月刊今年7月刊载了前政协主席、前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汝岱撰写的回忆当年赵紫阳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赵紫阳担任四川省领导期间,在当地进行了独具创造性的农业经济改革。1975年起,赵紫阳出任四川省中共第一书记并兼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直到1980年升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当时,杨汝岱曾任四川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即赵紫阳的部下。

赵紫阳当年在四川开创了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最早开始于农业改革,而在这里走在前列的堪称四川省。《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徐庆全对德国之声说:

"中国改革初期,有关四川的这段历史,在所有地方诸侯大员中,赵紫阳是走在改革前列的一员。换句话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什么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说,中央没有统一的决策,地方上改革走在前面的领导,闯出一条路子来。然后这条路子被推广到全国,并形成一个改革模式。改革初期的78、79、80年,赵紫阳在四川推出的模式,是走在前列的。"

最具权威的官方读物不回避"赵紫阳"的名字

据媒体报道,杨汝岱回忆赵紫阳的文章于6个月前就发给了编辑部。文章按照作者的话,是朴朴素素的一篇东西,就是在地方进行经济改革实实在在的那一段事情。但编辑部还是考虑了包括六四在内的敏感因素,等到7月才发表。那么,赵紫阳的名字以及赵紫阳的功绩究竟敏感到什么程度呢?徐庆全认为,中共自己出版的最具权威性的官方读物都没有回避赵紫阳的名字和他的事迹:

"在大陆,对有关赵紫阳的东西并不具什么大的意义和效果。有关赵紫阳的名字,赵紫阳的事情,在中国官方出版的著作当中都没有避讳过,比如说《陈云传》、《陈云年谱》、《邓小平年谱》,在提到赵紫阳的名字和他的事迹时,都没有回避,这些都是中国官方出版的书,而且都是中共最权威的机构编辑出版的,如中央文献研究室。"

将来重新评价赵紫阳是肯定的

不过,赵紫阳毕竟是一名当年被中共罢黜的总书记。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公开表达了同情学生、反对武力镇压的立场,引起中共元老的不满。1989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会议虽然承认赵紫阳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工作方面做了一定有益的工作,但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有"明显失误"。全会做出决议撤销了他的中共总书记、政治局常委等要职。在被软禁15年后,赵紫阳于2005年去世。直到今天,六四仍然是禁忌的话题。那么,怎样解读当年部下回忆赵紫阳的文章?能否将它看成是为重新评价赵紫阳发出的信号呢?徐庆全说:

"将来重新评价赵紫阳是肯定的,现在的局面对赵紫阳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赵紫阳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从80年到89年,他当了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关键的10年。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少了这10年,便显然是不完整的。追溯这10年的历史,没有赵紫阳的名字,也是不完整的。将来作为历史,这一段是抹不掉的。将来对他的功过都会有一个历史性的评价。"

我们做的并不出格

《炎黄春秋》杂志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月刊,社长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这份杂志于1991年在已故军方领导人萧克和张爱萍的赞助下问世。具有此番背景的杂志,此时此刻发表这样的文章,会不会承担风险呢?

徐庆全认为,现在的政治意识形态管理方面,比以前宽松多了,"甚至也稍稍民主一些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发表这篇文章,不需要'不能发表'的指令。大陆有些媒体对赵紫阳的名字有禁忌,不触及赵紫阳的名字,或不提这段历史,但我也说了,中共权威部门出版的著作,都是直呼赵紫阳的名字的。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媒体对赵紫阳的事情避讳那么多。如果中共官方媒体以及权威机构编纂的这些书中,对赵紫阳毫不忌讳的话,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这么做,我们做的并不出格。"

作者:李鱼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