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环球时报》炮轰苍井空

2013年6月7日

近日海南万宁“小学生开房”事件后,中国女权工作者叶海燕手持“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条幅抗议。有网友PS苍井空手持同样标语照片,《环球时报》发文批驳苍井空“无商业道德”,遭网友嘲讽。

https://p.dw.com/p/18lkr
Man holding object (Fotolia: #48366347); © Fotolia/chanpipat
图像来源: Fotolia/chanpipat

(德国之声中文网)5月中旬,海南万宁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带小学生开房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相继曝出多起校长、教师强奸、猥亵小学生事件。5月27日,中国女权工作者叶海燕在海南万宁第二小学门前举牌"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以表达对校长恶行的抗议。随后引发网络各种模仿。有网友PS日本AV明星苍井空、泷泽萝拉手举同样标语照片上传至网络。"校长开房找我"行为艺术的发起人叶海燕目前被广西博白警方拘留,网友疑其遭当局报复。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就此刊发驻日本特约记者蒋丰文章,炮轰苍井空等人以中国社会热点事件,炮制"超级网络行为艺术":"一些正在中国内地抢滩的日本AV女优趁机凑热闹,在微博上挂出"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等调侃话语,获得疯狂转评。借助中国的热点话题展开商业营销无可厚非,但利用猥亵儿童这种严肃的社会话题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已经超出商业道德的界线"。6月2日苍井空在网上辟谣,称自己以前手持书法照片被PS,有网友指责《环球时报》就PS痕迹明显的照片大做文章,应该向苍井空道歉。该报总编胡锡进6月4日在其新浪微博上认错。

昨日,网易娱乐发出评论《炮轰苍井空的《环球时报》才真正有违商业道德》,文章写道:"这事让《环球时报》成了笑柄。首先,《环球时报》没搞清真假就批判,显示了它的不专业和急于'叼盘'的心态;其次,就算苍井空真有此举,也属正常的戏谑调侃,而《环球时报》不去关注校长开房的伦理问题,反而持'家丑不外扬、内政不能被干涉'立场炮轰一个AV女优,这种贩卖廉价民族主义的行为才真正有违商业道德。《环球时报》向来因善于逢迎中央精神而被戏称'叼飞盘报',不顾职业伦理底线,迎合揣摩上意,扭曲真实耸动煽情,多次发表支持中文互联网管制的社论,早就让网友不满,在大部分网友心目中早无道德可言。"

Wann: April 2013 Wo: Hongkong Wer zu sehen: Ye Haiyan Wer machte das Foto: Zeng Jinyan (sie berechtigt uns das Bild zu verwenden.)
叶海燕图像来源: Zeng Jinyan

"《环球时报》从未考虑自己的新闻道德和操守"

中国独立作家野夫向德国之声表示,他在胡锡进表示"这次真的搞错了"的博文下面跟帖"你们不是一直在做伪吗?"他认为《环球时报》类似的"造谣、抹黑"已是常态:"实际上《环球时报》类似的造谣、传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包括这次苍井空照片与商业道德有何关系?当他谴责一个艺术没有商业道德时,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自己是没有新闻道德、没有媒体道德和操守的。"

野夫表示,《环球时报》一直以来在虚构很多东西,包括在虚构敌人、虚构外国对中国的所谓阴谋、对中国的威胁等,因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几成这个报纸的标签。因此吸引一部分长期接受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底层公众的拥趸:"我们的教育传递和就是《环球时报》基本类似的腔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无论历史、政治教材还是语文课本都围绕这些主题在做文章,使得我们整个国家培育了一大批脑残,这些脑残并没有机会在未来的成长中吐出身上的'毒',《环球时报》延续了这种教育,继续着畸形的成人教育。"

Beschreibung : Chinesischer Schriftsteller Ye Fu (Zheng Shiping) Aufnahmeort: Köln COMED in Mediapark Aufnahmedatum: 20.Feb.2013 Fotograph: Jun Yan Ich gebe hiermit alle Rechte an DW weiter.
作家野夫:《环球时报》从不考虑自己的新闻道德和操守图像来源: DW/Jun Yan

"民意和政府代言人双重角色"

对于网易评论指《环球时报》逢迎执政党意图,野夫向德国之声表示,《环球时报》不仅长于"叼盘",其媒体姿态从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一种姿态,试图代表民意:"不仅是擅于领会,从某种程度在误导,《环球时报》代表了另外一个群体--权贵集团,他们急于影响这个国家的改革、发展思路,急于想要维护集权,只有维护集权,他们的利益才能永远无限的传递下去。他们这个集团需要有人来冒充民意,需要引导这个集团的方向。在一种集体领导模式下,很多时候也会左右为难,在犹豫彷徨到底该怎么走,因此像《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等以伪装的民意去影响高层决策"。

除此之外,野夫也认为,《环球时报》在受众层面又在扮演执政者的代言人,官媒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网络信息中的公众对官媒舆论,就如网易评论:"早已成为笑柄。"

作者:吴雨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