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月亮
2007年4月19日再过20年,站在月球上迎接美国宇航员的也许就是中国宇航员。尽管美国宇航局雄心勃勃,准备挽起袖子大干一场,但研究经费的一再缩减却致使他们捉襟见肘。中国人完全不同:他们不动声色、按部就班地推行着探月计划。今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表示,“中国已经具备在15年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技术能力”。
中国稳扎稳打
在此之前,中国将于今年9月发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并完成4项科学任务: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探测月球上14种元素的分布;估算出月球土壤厚度和氦-3的总量及分布(氦-3是地球上极其稀少的可替代石油的能源);监测远至40万公里范围的空间环境。
探月二期工程预计在2012年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在月球表面选择新区降落。软着陆器将携带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对月球进行月面巡视勘察,就地勘测月球资源,开展月基天文观测,并为月球基地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到了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启动,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实验。
虽然中国现在所做的事情看上去不过是在重蹈美国和前苏联的覆辙,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航空科技,并为成为空间大国打下基础。
印度不甘落后
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印度也正紧锣密鼓地加入到竞争行列当中,在班加罗尔建设一架用于支持探月工程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发射其“钱德拉扬-1号” 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将进入月球圆形极地轨道并执行为期两年的月球表面矿物分布图绘制任务。
整个“钱德拉扬-1号”探测项目耗资约1亿美元。寻找月球上的氦-3物质仍然是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
载人登月也是印度下一步的目标。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玛达万·奈尔透露,这项载人航天计划将分两步实施。首先是在2014年送一名印度宇航员进入太空,然后再过6年,也就是在2020年,送一名印度宇航员登上月球。根据计划,印度将用GSLV MarkII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个可载2名宇航员、重达3吨的载人航天器送上太空。载人航天器在升空16分钟后与火箭分离,然后进入距地球400公里的环球轨道。登月之旅可能需要15天或1个月。
为什么争相登月?
据分析,中印之所以摩拳擦掌地展开新时代的空间竞赛,是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探测月球前景非常广阔,除增加国家凝聚力和政治影响之外,在经济、军事、科技上也有很高价值。据探测,月球上至少存有100万吨在地球上很稀有的元素氦-3。而100吨氦-3能满足全球能源1年的消耗,这在能源需求如此强烈的今天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而且月球环境特殊,很适合做科学研究基地,如果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有朝一日可将月球的能源传输回地球,另外,航天技术民用化也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