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德国胜阿根廷凑十二条理由
2006年6月29日一. 本届世界杯,德国队一场比一场踢得好;而阿根廷一场不如一场。德国队第一场4:2大胜哥斯达黎加,但哥斯达黎加确实很弱,何况弱如哥斯达黎加,却也两破德国大门。但在此后3役里,德国一球未失,面对两种风格,包括几乎让英格兰下不来台的瑞典,德国始终能压着打。而阿根廷,好几位专家认为,阿根廷踢得最好的是对科特迪瓦的第一场比赛,第二场虽然大比分赢了塞黑,其实不如第一场好。第三场对荷兰,阿根廷踢得已经很不好看了,第四场对墨西哥,场面更难看。且不去论对手的因素(一般都把原因归结在对手身上),光从场面上看,阿根廷一场不如一场论应该能站得住脚。
二. 1990年来,德阿对阵的成绩,德国在持续进步。1990年,德国在罗马的世界杯决赛上以1:0战胜阿根廷获得冠军。此后,就进入了阿根廷复仇阶段:1993年底,德国在迈阿密以1:2负于阿根廷;2002年4月,德国在斯图加特0:1负于阿根廷。可是2005年两战,即2月在杜塞尔多夫的热身赛和6月的联合会杯中,德阿两队均以2:2战平。
三. “ 最近两年来我们(德国)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强大过。”这是克林斯曼周二说的话。假如克林斯曼不是顾及前任沃勒尔的面子,他可能也可以说得更远。如果这话确实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德国队比2005年两次跟阿根廷打的时候更强大了。换句话说:当时可以2:2,现在应该可以2:0了。
四. 德国队的攻击力强于阿根廷。本届世界杯至今,人们公认一点,即德国的锋线比阿根廷更锋利。看了一些中国国内的评论,主要的焦点是两名“波兰前”锋的配合。其实,德国队本届世界杯最大的进步是;进攻的立体化。拉姆、施奈德两翼齐飞;“小猪”左右飘移;巴拉克和弗林斯前后穿插;波多尔斯基和克洛泽禁区内外配合;还有,从至今四大战役中可以看到,几乎任何人都有能力远射,不少人还有能力至少打在门框上。这样的攻击力,在德国足球史上也许是史无前例的。也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克林斯曼是个很聪明的教练,在对瑞典一役中他就找准了瑞典的中路死穴。如果在这么灵活多变的进攻力中,他再加一些花招,比如在两名“波兰前锋”禁区配合时忽然把球拨给飘入的“小猪”,阿根廷人多半会手忙脚乱。
五. 德国的防守也许并不差。在世界杯之前,在第一场德国对哥斯达黎加失了两次大门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德国走不远,将败在它糟糕的防守上。但是,接下来的3个0却让那些德国必败论者大掉眼镜,尤其是面对瑞典这样的强队,还能保持0,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要老说对方低迷,低迷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低迷的一方造成的)。还有,防守方面的一块半场金牌已经落入了德国队腰包:默德萨克这个21岁的年轻人在对抗争抢中胜率居然高达81%,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在世界杯赛场上超出所有防守“巨星”。
六. 德国并不怕南美球队。克林斯曼就说过这话。在德国队还远远弱于今天的时候,德国与南美强队对垒,几乎没有过大占下风的现象。那些大败,往往是败给欧洲队,甚至是不太强的欧洲队(比如罗马尼亚)。德国不太怕对方的短传配合。如果阿根廷真如它的球星们透露的,“要用技术来战胜”德国,即通过地面组织配合,那就机会太小了。从德国热身对日本一役中可以看到,德国怕的是球忽然落在自己防线的身后。是日本队那样的吊也好,象巴西卡卡那样的疾速直塞也好,很可能会找到德国队的死穴。至于德国是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不清楚。但这个问题对德国来说比短传配合难对付,大致上还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阿根廷只是故意放风,实际上却早看准了德国这个大弱点,胜负就难说了。
七. 新的足球理念在德国生成。以前的德国足球,给人的印象是,后场清道夫们拼命抵抗,前场一波接一波不依不饶地猛攻,直到进球。总印象于是是:德国足球就是拼意志,前场和后场都拼,拼到对手们脚软害怕。但现在的德国足球,从本届世界杯开始,给人的印象却是焕然一新的:在大半时间里,全队都压了上去,中场球员忽前忽后,在后卫配合下,把防线推到了中线附近。偶尔被压回来,一有机会,再次把攻防整体地推上去。这跟以前荷兰的全攻全守也不完全一样,或者可以说是“压打推防”?当然了,且不论瑞典算不算强队。遇到突破能力特强的巴西、阿根廷,克林斯曼能否坚持他的哲学,现在还不好说。但如果能够坚持,德国队就赢了一半了。那实际上等于说,德国队有能力压上去打,压上去防。
八. 技术足球在德国生成。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德国足球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好多人说,克洛斯已经从头球前锋发展成技术型前锋了;头球德国已经变成了足球德国。通过这种技术化发展,德国足球变成了一种软硬兼施的足球。仅以中场而言,既有柔软的“小猪”和施奈德,也有刚硬的巴拉克。这样的德国队比以前更难对付了。
九. 外来血液活了德国足球。必须提到一点:德国足球的进化,跟外来人种的渗合是分不开的。德国队里有了黑色人种,有了清一色的“波兰前锋”。除了克林斯曼的战略思想,这种外来的渗合也是使死板的德国足球变得灵动的重要因素。1998年法国夺冠后,人们大大讨论了一番外来人的重大作用。德国多用外来人,也有望走上法国的光辉前辙。
十.本质仍在:德“意志”又回来了。在对波兰一战中,德国的狂轰滥炸在最后一刻成功,于是全世界惊呼:德国意志又回来了,可怕的德国人又回来了。其实,在至今全部四役里,人们看到,每个德国球员都抱着必胜的决心,积极地全场跑动。跟直到大赛前的热身赛那几年的场面有了很大的不同:在那些场合中,经常出现德国球员呆立不动的情况。假如能够继续这种不停的跑动,不懈的努力,德国队确实大有希望。
十一. 主场优势:第12名球员。从本次开赛至今,主场的优势是明显的。幸运的是,并没有明显在裁判方面,而是明显在球员们在激励下热血沸腾。而且,能够在这种沸腾中保持冷静,没有去踢粗野足球,更是难能可贵。
十二. “命运”的几点。这有几个方面:一是在主场弱队能走远,强队能走得更远,98年的法国,2002年的韩国都是证明,德国是传统强队,难道会在主场止步于8强吗?第二个方面是,德国第二次夺冠与第一次间隔20年,第三次与第二次只间隔16年,这种间隔处于缩短的趋势中。今年与1990年相隔16年,这个即使不能缩短、至少不会延迟的定律会被打破吗?第三个方面,德国队的对手在本届呈单数双数分布的趋势,即单数场次对手是南美型的,双数场次对手是欧洲型的。如果德国队能走到底,它的第6场(半决赛)对手必然是欧洲队(比如是意大利),第7场多半是南美队(很可能是巴西)。这样巧妙的安排,难道会半途而废吗?
第四个方面是鲜有人知的:笔者在2002世界杯决赛的第二天写了世界杯第十八评“预言2006”(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在那篇文章里,笔者在最后斗胆作了两项预言,一个是尽管日韩在那届表现突出,但2006年世界杯八强中将没有亚非球队。这一点可惜不幸而言中了(笔者并非反对亚非球队,只是感觉到传统还太强大,时机还不成熟)。第二个预言是:2006世界杯的决赛仍将在巴西和德国之间进行,但胜的是德国。如果德国在四分之一决赛就输给了阿根廷,笔者的预言不也泡汤了吗?但既然有一个预言已中,第二个预言也中的可能性应该是增大了。
当然了,十二点德国赢的理由也好,十点阿根廷赢的理由也好,都需要实践去检验。而这个实践就在周五。对德国来说,就看场面上能否贯彻克少帅的哲学了。无论谁赢了,笔者都在此表示祝贺。德国队和阿根廷都有资格夺冠。本人相信贝肯鲍尔说的:谁赢了这个四分之一,谁就会是冠军。
而且,无论谁胜谁负,这十二条和十条都不至于全错。本人认为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克林斯曼是个了不起的教练,他已经使德国足球脱胎换骨。(山人)
附:阿根廷胜德国的十条理由
阿根廷著名的《号角报》在展望本周五阿根廷队与德国队的1/4决赛时,为阿根廷队取胜列出了10条理由,摘译如下:
1)胜利者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通往胜利的道路同之前的比赛的胜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德国在之前的比赛中在同样的环境下同墨西哥相遇结果会如何呢?这是一种可能性并且必须解决的。
2)前面的比赛的加时赛让阿根廷队有了某种程度上的“磨损”。不管是体能还是心理上(德国在90分钟内以2:0战胜了瑞典)。但是有一个好处:这之后阿根廷队有很多天的休整。五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3)佩克尔曼给特维斯和梅西越来越多的上场时间。有时候,主教练安排了太多的浪费球员体力的进攻(对阵墨西哥,最后时刻才安排他们上场)。这种进攻的变化是关键的。同样这种变化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变化。一个细节就是:已经有20个球员已经上过场了。
4)布尔迪索和冈萨雷斯的康复。他们的伤势已无大碍可以在比赛中替补上场。布尔迪索是边路主力。冈萨雷斯在对塞黑的比赛中替补上场。
5)德国队擅长头球,同时对空中球的防守比较在行,但是他们不喜欢把球控在脚下。而阿根廷打出流畅的配合把球控制在脚下的话,德国的胜率就很低。
6)很难在这样的比赛中出现象以往比赛那样关键球员不在状态的情况。即便象以前有球员不在状态的比赛,阿根廷还是赢了。也就是说阿根廷队在一名球员不在状态的情况下会有其他的球员挺身而出确保阿根廷取得胜利。
7)即将到来的比赛是一场心理和生理的较量。德国队现在的状况就象上场对阵墨西哥的阿根廷一样,背负太多的压力。这点是对阿根廷有利的。
8)星期五的比赛是一场冠军之战。而对战墨西哥只是一场淘汰赛。现在,阿根廷队要面对的是一个金杯的有力竞争者。如果他们赢了,就可以跻身四支最强的队伍的行列,这对阿根廷的队员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鞭策。
9)毫无疑问,德国队的球员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必须记住的是几个月前他们还是一支问题球队。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曾经经历过很严重的问题,那就必须看他们是否能解决那些问题,并且还得看公众和球迷是否支持他们。德国队似乎现在还存在着某些球员方面的问题。
10)阿根廷在星期六小胜科特迪瓦,在接下来的星期五大胜塞黑。同样的情况是星期六艰难取胜墨西哥,而这场同德国的比赛又是在星期五举行。这是否有某种预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