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毒枭猖獗 泰国加大缉毒力度
2019年2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泰国普吉岛的甲涂寺,看不见和尚托钵出门化缘的景象。一名光头和尚嘴角叼着烟坐在庙门口。寺庙里陈设着佛牌的贩卖柜占据了不小的空间,方丈大概每半小时就接待一个中国旅游团,为游客们祈福。
甲涂寺的神职人员相当闲散,似乎并不是特别虔诚。而上个月一批泰国缉毒警察出现在寺庙的停车场时,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一名和尚表示:"所有庙里的和尚都必须接受尿液检测。令我吃惊的是,有7名和尚都呈现安非他命的阳性反应。"这些吸毒者被迫脱下袈裟,被赶出佛门。
"杜绝毒品流通"
"他们应该是在暗中使用毒品,因此无人察觉。"该名负责寺庙行政工作的和尚如是说。尿检呈阳性反应的七名和尚遭到逮捕,并且必须和其他吸毒者一同参加政府主办的戒毒项目。泰国吸毒的人口不在少数,70%的监狱囚犯曾吸毒或从事毒品犯罪。根据泰国司法部肃毒委员会(ONCB)公布的数据,目前至少有30万泰国人被安置于各地的戒毒机构,其中有24万人年龄在24岁以下。
在此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何泰国当局再次向毒品宣战。泰国副总理巴维・翁素万(Prawit Wongsuwan)去年10月高呼:"军方必须采取严厉措施,杜绝毒品流通。"自此之后,军方的突击队以及警方在泰国各地抓捕毒贩及吸毒者。单是在去年11月便有逾12万毒品犯罪者被捕。
缉毒成效有待商榷
这不禁令人想起泰国前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2003年"向毒品宣战"的情景。这场"战役"造成2500余人丧命。他信当时提出的缉毒口号"疑犯只有两条路,被送入墓地或监狱",默许了参与行动的人员杀害毒品犯罪嫌疑人,导致大规模任意逮捕和杀害。据人权组织估计,数千人在警方的缉毒行动中含冤送命。
后续的毒品战役也造成数十人死亡。不过其中并无大毒枭丧命,被击毙的多数是来自缅甸东部山村的运送者。比起死亡人数,泰国当局更愿意提起缴获的毒品数量。军方骄傲地宣布:"仅在11月,我们就没收了市价高达45亿泰铢(合1.21亿欧元)的毒品。"
然而,与每日大量流入泰国的合成毒品相比,泰国当局缴获的数吨毒品只是冰山一角。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的沈仁植(音)表示:"确切数据必须等到二月才会公布,但目前在东南亚流通的合成麻醉品,数量已是去年的好几倍。"而缉毒人员目前追查到的顶多只有总数的十分之一。沈仁植指出:"数量如此庞大的主要原因是金三角大规模制毒。"所谓的"金三角"指的是缅甸、中国、泰国和老挝交界、各国政府鞭长莫及的地区。金三角被毒枭视为安全港湾,更是大量毒品的产地与集散地。
来自缅甸东部的毒品
"嘿!"正当德国之声记者打算穿越缅甸东部掸邦"第四特区"的山区边界时,竹篱笆后传来叫喊声。山地里的大片地区被用木板阻隔。边境官员烦躁地嚼着槟榔,嘴里愤怒念着"景栋、景栋"。跟在他身后的军人提起步枪,示意记者立即退回景栋地界。
军人的背后就是第四特区,山区风景如画,放眼望去是一片葱郁的丛林,还有远处赌场林立的小镇勐拉。勐拉也是多个反叛组织、贩毒集团和"掸邦东部同盟军"(NDAA)的根据地。掸邦东部同盟军是一支从缅甸共产党派生出来的反叛武装,与拥有2万成员的佤邦民族武装部队"佤邦联合军"(UWSA)结盟,后者在临近的第二特区拥有话语权,并且与缅甸军方维持同盟关系。
中国造成的问题
与此同时,掸邦的掌权者与邻国中国交好,当地使用的语言并非缅甸语而是中文,人民币在此被作为货币,当地人还通过中国电信网络进行联络。制毒工作多数是在丛林帐篷内的小作坊进行,而生产毒品所需的化学前体物来自中国,显然通过边界运送这些物资并不成问题。
回到景栋后,缅甸移民局对德国之声记者解释:"第四特区目前是个毒品集散地,武装组织因为制毒发生冲突。因此我们不让外国访客进入。许多地区连当地人都不得进出。"
对方当然未曾提及,军队内的腐败分子、与之结盟的民兵以及反叛组织都在特区内通过制毒业获取高额利益。国际危机组织(ICG)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在"武装组织全盘控制领地并与缅甸军队永久停战"的情况下,这样的飞地为制毒者提供了不受干扰地以工业规模生产冰毒的理想条件。
良好经营条件
ICG在报告里写道:"良好的基础设施,能从中国轻易取得所需的化学原料,在亲政府民兵保护以及反叛组织控制的飞地里拥有安全的生产环境,使掸邦成为高质量冰毒的主要产地。"
掸邦的制毒业崛起势不可挡。中缅去年刚针对建设"中缅经济走廊"(CMEC)价值数十亿的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未来将合作翻修道路,并建设连通中缅接壤边境及缅甸西部的现代化高速铁路。如此一来,各种违法生意也获得了更优良的经营条件。掸邦作为全球最大冰毒制造地的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