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胡锦涛对印度展开"魅力攻势"

2006年11月22日

德语媒体普遍关注胡锦涛的四天印度之行,把这次十年来中国对印度首次最高级别的访问称为“魅力攻势”。各报评论的重点是中印两国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https://p.dw.com/p/9Q7l
胡锦涛在新德里会见印度总统辛格图像来源: AP

南德意志报的社论写道:“中国和印度有共同利益。最近三年,印度经济的增长率与中国相似,高达9%。所以,这两个亚洲巨人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首先表现在能源领域。在其它领域,北京则把印度的国民经济视为可以‘互补”的经济。例如,中国的钢铁生产需要大量印度的铁矿石。反过来,中国的廉价产品占领了印度的集市。这引起了印度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他们指责中国商品质量低劣、以低价格倾销。……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龙和印度虎以极快的速度互相靠近。喜马拉雅山中过去封闭的山间公路又重新对边境贸易开放。自从印度脱离苏联阵营、逐步开放经济以来,它在传统的实力政策以外向中国展示了新的思维,这种讲究实际的新思维值得欢迎。因为只有两个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寻求和平共处,许多人预言的‘亚洲世纪’才会以不发生新冲突的形式出现。”

日报写道:“不是中国、而是印度有一种受到包围的恐惧。这不仅涉及到中国与伊斯兰堡的密切关系,也涉及到中国在东南亚的频繁外交活动。中国与孟加拉国签订了一项防御协定,在位于印度东西两侧的缅甸和巴基斯坦,中国在建造可以作为海军基地使用的港口。现在,北京甚至有意加入南亚国家组织,因为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是南亚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印度认为中国这样做会危及它在南亚地区的地位。”

商报在报道中印经贸往来时写道:“印度主要向中国提供铁矿石和棉花等原料,由此制成的中国电脑、纺织品和家电大潮般地涌入印度。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奈尔抱怨说:‘由于我们的加工工业薄弱,我们等于在向中国出口就业岗位。’……

在亿万农村民工无工可做的压力下,印度的政策正在发生战略变化。为了给无专业技能的人创造就业机会,除了蒸蒸向上的知识型工业外,印度要按照中国的模式发展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这样,中印两个庞然大国的团结很容易变成对手的竞争。现在已经可以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催促印度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印度予以回避,而且指责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中国的企业则抱怨邻国印度征收特种关税、对投资设置障碍。”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