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离中国还有多远?
2012年8月2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尽管这一消息在全世界已尽人皆知,但还是一再更新,因为中国政府一再刷新发展目标。目前的计划是,把风能、光伏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源的装机容量翻四番:从2010年的5万兆瓦提高到2020年的20万兆瓦。一千兆瓦相当于欧洲一个500万人口大城市一年需要的电力。
中国在2005颁布了第一个可再生能源法,现在已经是绿色能源技术方面的世界冠军:据“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Institute)称,中国在生产节能灯、风能设备以及光伏发电模块方面领先世界。由于过去国家提供补贴,中国在生产和使用节能炉灶,以及用于热水和房屋取暖的太阳能集热器方面也遥遥领先。
优先发展水能
中国不仅在技术产品的生产方面发展迅速,在生产绿色电力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大量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先考虑的是水能。水能是仅次于生物质的主要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既包括传统的粪便及木柴等燃料,也包括生态垃圾和沼气。
中国还规划兴建大型水坝,增加12万兆瓦的发电量,相当于120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到2015年,风能的装机容量要提高到10万兆瓦,比目前安装的多一倍。光伏太阳能技术位居第三,其装机容量要在五年内上升到一万五千兆瓦。在中国,核能属于洁净能源,到2015年,该国要新建25个核反应堆,使装机容量达到目前的八倍。
剩下的便是煤炭。中国电力的80%由煤炭提供。从统计角度看,每个星期就有一个新的燃煤发电厂并网发电。对这一发展趋势,中国政府确实持批评态度。“生态环境研究所”(Ecologic)的中国问题专家苏姗•朗斯多夫(Susanne Langsdorf)强调说:“中国民众也对此持批评态度!空气污染几乎是人们每天都在谈论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
经济先行
可再生能源的繁荣,也是摆脱对煤炭依赖的一条途径,同时,又是对居民的保护。因为,中国每年仍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个目标──经济:要降低企业过高的能耗。由于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不断上升,中国要为此耗费巨资。中国直到九十年代还出口原油,如今却有一半以上的原料需要进口。“德国经济研究所”环境经济学家克劳蒂娅•肯费尔特(Claudia Kemfert)在接受采访时说:“资源消耗必须与经济增长脱钩,否则难以为继。”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是福,也是祸。一方面要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让经济增长更洁净、更有效,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绝不能通过有约束力的气候保护承诺,使经济增长受到影响。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虽然打算到2020年限制排放,但只是相对而言:每个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40%到50%。从绝对数字上看,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减少,只是上升的速度放慢了。此外,2010年初公布的这一目标还包括了2005年就已经制定的气候保护措施。也就是说,有点儿换汤不换药。
责任分散
所以,有必要看看幕后的真情。曾经为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在上海从事能源方面工作的生态专家朗斯多夫女士认为,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还存在许多内部问题。她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责任的分散。”因为,在一个组织严密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律的贯彻并不是毫无干扰。责任分散在许多部门,没有能源部。
问题首先在于容易出现腐败的省级政府,那里往往缺少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和资金。在国家层面,除了权利最大的政治机构国务院,还有三个部门负责:发改委(NDRC)确定能源价格,发改委下面还有2008年设立的能源管理局(NEA),而负责总协调的则是温家保总理领导的国家能源委员会(NEC)。
能源效率问题
除了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困难之外,能源效率也是一大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本可以更有作为。有研究认为,中国的节能潜力达50%。但是,要充分利用这一潜力,需要对成千上万的旧房屋进行整修,对数千座发电厂进行更新改造。朗斯多夫说:“这方面进展缓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欧洲一样,电网建设进度缓慢。”因此,有三分之一的风力发电站没有并网。目前,中国政府投资数千亿美元扩建电网。
从中期来看,太阳能行业也会从中获益。在中国,太阳能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建成的太阳能电站为数不多。该行业将会继续增长,因为和前德国几年一样,中国政府确定了太阳能电力的并网价格:谁向电网输送太阳能电,就会有固定的报酬。迄今居领先地位的德国太阳能行业,由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出现了危机,面对中国的影响,该行业满腹疑虑。德国弗赖堡的能源记者伯恩瓦德•杨岑(Bernward Janzing)说:“中国企业对德国公司兴趣浓厚,主要原因在于获取专利。”无论是德国太阳能光伏企业Sunways,还是葡萄牙的电力巨头EDP,中国投资者都已经持有较大股份,翻开了中国成功史上新的一页:“欧洲”。
作者:Torsten Schäfer
责编: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