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阿萨德家族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融入社会
指移徙者和东道国社会的相互适应,也是一个国家移民政策实行效果的体现之一。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高质移民人才越来越青睐德国
在海外求职的非欧盟国家专业人才显然越来越看重德国。不过,其总数依然还低,原因在于门槛高。
特朗普结束与墨西哥的关税冲突
墨西哥可以松口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威胁对该国所有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将不予实施。特朗普遏制非法移民潮的手法似乎奏效。
我的融入史(26):上帝与士兵
假如张丹红在90年代初没有打算嫁给一个联邦国防军的牧师,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她对某些德国机构来说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批墨西哥不管移民 特朗普重申加税决心
美墨边境的移民问题存在已久,特朗普也把这个当做他的主要政策之一,但是墨西哥的做法显然没有达成他的要求,逼得他就算还没得到其他美国高官的支持,也要宣布提高对墨西哥课征的关税。
我的融入史:打工记
几次假期打工,张丹红结识了三教九流的德国人。她也由此知道什么工作不适合自己。
史上最短命自贸协定?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witter上宣布,自6月10起,对所有来自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5%关税,“直到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浪潮终止”。特朗普还表示,以后将继续增加关税,至10月1日逐步升至25%。白宫方面暂时未提供进一步细节。
我的融入史(24):资本主义万岁
考了驾照,张丹红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她的德国男友建议她先买一辆便宜的二手车。她照办了。
难民报告“做手脚” 荷兰移民部长丢乌纱帽
荷兰政府一份有关政治庇护申请者刑事犯罪的统计报告引发不满。该统计报告被指掩盖严重犯罪行为。移民部长因此被迫引咎辞职。
德国人视气候问题是欧盟最大挑战
一项有关欧洲议会选举的调查显示,德国人最关心的是气候与环境问题;而接受调查的8个国家所有受访者最关心的则是移民问题。
我的融入史(23):差一点儿参加愚人测试
初到德国的张丹红踌躇满志,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其中的一个是:考驾照。当学业理顺、狂欢节也平安度过之后,她开始寻找合适的驾校。
是进是退—— 欧洲面临抉择
定于5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欧盟议会选举是决定今后欧洲发展走向的重要事件。是重走民族国家的老路,还是加强欧洲的一体化发展,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特朗普提出移民新政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一项自称“会让全球嫉妒美国”的新移民政策计划。不过,该计划极有可能导致白宫与国会的激烈冲突。
欧洲青年也要话语权
很快就要迎来欧洲议会选举。德国途易(TUI)基金会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希望更多的欧洲认同感;对他们而言,避难、移民和环境也是关键政治议题。
移居其他欧盟国家 德国人喜欢去哪儿?
去年共有18.7万人移居生活相对容易的奥地利。尽管脱欧麻烦多多,但是英国仍然是德国人在欧盟境内的第二大移居目的地。
我的融入史(22):文化休克狂欢节
张丹红自以为为德国冒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德国4个月之后,第一个狂欢节从天而降。她发现,讲一口流利的德语还远远不够。
德国政界激辩新《劳工移民法》
作为欧盟国家以外的外国人在德国生活工作?这可不简单。德国并不将自己定义为移民国。然而,现在缺少120万专业劳工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德国的文盲半文盲有多少?
最新调查研究显示,在德国,有620万成年人几乎不能读、写德语。不过研究也指出,数年来德国的扫盲工作业已有所进展。
难民问题新解:有序移民取代冒险逃难
通过人道主义移民项目接纳难民越来越成为德国难民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只有符合三项基本条件,难民才能进入相关的移民项目。
评论:不适合年轻人的俄罗斯
在俄罗斯,要想找到一份有像样收入的工作、过上舒适的生活几如做梦。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要么选择去莫斯科奋斗,要么就是离开俄罗斯。
我的融入史(21):错误的选择
张丹红的第一个德国男友与她想象中的理想伴侣背道而驰。分手之后,她对这位看似一切都毫不在乎的男人油然而生敬意。
葡萄牙最贫穷的居民——佛得角人
位于非洲西岸的佛得角共和国曾是葡萄牙殖民地。数十年来,不少佛得角移民在里斯本郊外定居。由于治安不良,里斯本人甚少踏足该地,但游客却对佛得角文化充满浓厚兴趣。
希腊黄金签证“热销”一多半被中国人买走
希腊等欧洲国家为吸引投资移民推出的“黄金签证”,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去年获得希腊此类型签证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已超过一半。
我的融入史(20):民以食为天
初来德国的时候,张丹红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障碍。但是从饮食角度来说,她没有任何的准备。看来如果不想挨饿就必须适应,也许还有第三个选项?
特朗普:美国人口“已饱和” 不接收非法移民
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向滞留美墨边境、期待进入美国的移民发声:美国不会再接收非法移民。
泽林视点:萎缩的人口
中国的劳动力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减少。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虽然对社会和医疗体系构成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国家的没落。
“你从哪里来?”
"你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出于好奇,还是种族主义?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经常遭遇此类疑问。日前德国知名音乐人波伦在选秀节目上追问一名小女孩的"家族移民史",在德国掀起热烈讨论。
我的融入史(19):入乡随俗
张丹红开始熟悉德国的大学生活,并很快如鱼得水。她在大学食堂做出的一个决定可能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筑边界墙:特朗普拿到10亿
特朗普总统执意要建美墨边界墙。现在,他将得到高5米半的一段"边界栅栏"了。五角大楼同意为特朗普的相关计划拿出10亿美元。
我的融入史(18):学生宿舍里的外星人
在科隆度过第一个周末之后,张丹红搬进了大学的学生宿舍。她在那里度日如年。两个月之后,她另寻栖身之地。
我的融入史(17):科隆——一个寂静的城市
30年前张丹红来德国的一路上都有好心人帮忙。不过到了目的地科隆的第二天,她便感受到第一场文化休克。
我的融入史(16):德国好人
30年前,张丹红乘坐东德航空公司的班机顺利到达东柏林。不过,距离目的地科隆仍很遥远,因为她先要从一个德国前往另一个德国。一路上,她遇到了助人为乐的德国人。
我的融入史(15):“你活腻了?”
得到科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联邦德国的签证之后,张丹红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机票。她做出了一个令西德朋友不解的决定。
我的融入史(14):进军科隆
有时候人需要一个外力推动,才会走出酝酿已久的一步。张丹红30年前来到德国,归根到底是缘于一个谣传。
研究:德国每年需要26万技术移民
一项研究显示,鉴于德国劳动人口紧缺,仅仅寄希望于欧盟内部移民是无法弥补空缺的,德国还必须每年从非欧盟国家引进14.6万名技术工人才能够保证经济发展不被“拖后腿”。
我的融入史:德语梦
张丹红利用假期做翻译和导游,德语口语大有长进。不过回到大学之后,讲德语的机会又几乎降至零。她感到十分苦恼。
德国人不再死守西部不肯东移
德国东部与西部的差距是否在逐渐缩小? 人口统计数字显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转变:自两德统一以来,首次出现了有更多的德国人愿意到东部生活的局面。
我的融入史(12):"等一等,这一刻太美"
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之后,张丹红决定继续读研究生。不过在读研之前的暑假里,她打算检验一下自己德语的实用性。
对现状失望 香港年轻人移民意向增加
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香港市民表示,如有机会,将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主要推动因素为不满本地政治争拗太多、社会撕裂严重,以及对本地居住和生活环境不满。
为钱出售欧盟公民身份和签证 遭欧委会警告
欧盟委员会警告一些欧盟国家为了钱过于草率地发放欧盟国家签证甚至给予欧盟国家公民身份。欧盟委员会批评这种做法蕴藏着风险。
德语媒体:来自中国的移民大军
“投资25万欧元,即可一家三代移民欧洲!”这是中国移民中介公司常见的广告词。那么,这些说辞是否属实,中国人为什么要移民希腊?《南德意志报》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报道。
电视演说未解僵局 特朗普坚持造墙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踏入第三週,两党仍然就边境围墙拨款僵持不下。特朗普发表任内首次全国电视演说,旧调重弹的内容固然无法撼动民主党,但民意战这盘算又打得响吗?
马耳他为德国救援船开放海域
由于风暴逼近,悬挂荷兰国旗的一艘难民救援船获准靠近马耳他海岸。船上有三十多名在地中海被救的偷渡移民。
何处是我家园?
目前,全世界有6800万人背井离乡、在流亡的路上。这些失去家园的人们,体现了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差距。
官员年末发贺卡 闭口不提圣诞节
德国联邦政府融入事务专员在节日贺卡上省略了“圣诞节”一词。此举并不使人人开心。多方发出批评,其中也包括本党人士。
《全球移民契约》引发比利时大型示威
大约有5500人聚集在比利时首都的欧盟区示威抗议,反对新的联合国移民协议。比利时首相米歇尔对联合国协议表达支持,让国内政局陷入混乱。
我的融入史(11):银幕上和现实中的裸体
中国的电影不能展示裸体。今天如此,上世纪80年代就更不用说。据张丹红回忆,这使未经删节的德国电影火了整个北大,不只北大。
留不住技术人才 德国就业市场难题如何解
50%的外国移民重新离开德国,加剧了德国劳动市场专业人才的匮乏。因为重新离开德国的恰恰是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
日本颁新法扩大引进外国劳工
日本通过新法引进更多外国劳工,以解决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批评者认为新法将会影响日本社会凝聚力,而且不能保障劳工权利。
我的融入史:公主楼
每座中国的大学都像一个独立的世界。学生宿舍楼建在校园里,男女生泾渭分明。但是据张丹红的经历,学生们懂得如何逾越障碍。
我的融入史(九): 一个沉默不语的小班
一名德国讲师如何对付拒不合作的中国学生?一名中国讲师又如何奖励勤奋翻译的学生?请读张丹红对大学生活的回忆。
前一页面
第7 页,共2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