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默克尔在中国— 困难的平衡外交
2018年5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如今,在同事那里,默克尔几乎已可被视为中国专家了。她此次从2005年以来的第11次访华之行本应是一次就职出访,亦是在柏林的长时间组阁完成后的一次例行访问。然而,在美国行政当局斧砍刀斩国际秩序的时代,什么又能称为例行?由此,默克尔在中国会谈时,作为不可见的第三者,特朗普也总是赫然在场。这位女总理必须发挥出高超技艺:在重要国际议题上,寻求与中国联手,同时又不被中国压垮。还有:不致让同白宫的纽带断裂。
更可靠的伙伴
在默克尔访华期间,特朗普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凸显了中国目前是国际关系中更为可靠和更可预期的伙伴:默克尔和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呼吁特朗普和朝鲜掌权人金正恩不放弃计划中的峰会,数小时后,白宫生生宣布取消峰会。
北京当然细心聆听了,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图斯克上周在谈到美国退出与伊朗核协议时所说的话:"谁若有这样的朋友,也就不需要敌人了"。在会晤默克尔时,中国总理李克强便可以颇有深意地表示,在伊朗事务上,中国的所作所为"富于责任感"。虽然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能听出来的是:"与美国截然不同"。与这一表态相契合,法国总统马克龙几乎在同一时刻在圣彼得堡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磋商伊朗核协议的拯救之道。
北京和柏林,中国与欧洲,渐行渐进。真乃颠倒的世界:无论是气候保护、自由贸易,还是伊朗议题,同一党专制的中国之间的共同性如今要大于同大西洋另一边的那位传统的最重要民主制伙伴。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点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德国民众的普遍意识:对有关美国是否是一个可靠的伙伴的问题,只有14%的人回答"是";与此相对照,43%的人认为,中国可靠。
分歧继续存在
即使双边关系达到了中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习近平所说的"前所未有的深广程度", 德中之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分歧。默克尔以冷静的方式提及此,理应得到赞扬。涉及人权问题,默克尔如今成了敢在北京开口的唯一一位欧洲人。不过,在经济问题上,她也清晰地表明了立场。因为,北京绝非像自己所吹嘘的那样遵守规则,并且,比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更为保护主义。
中国向何处行进,这一点默克尔总理可以在深圳亲眼目睹。30年前,这个城市根本就还不存在,如今却是中国未来产业的中心。在那里,借助摄像头和面部识别技术,车辆和人都受到毫无遗漏的监视。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专制与高技术的结合。在中国西部动荡的新疆,这里远离默克尔的旅行路线,安装了完备的监视系统,乔治·奥威尔的噩梦亦要相形见绌。毛以来最强势的党首习近平并不隐讳他之雄心:中国要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成为世界之首。他的统治模式要与自由民主制一争高下。中国以耐心、坚定和灵活追求目标的实现。不过,所有这些目标并非总符合欧洲的利益。
不仅是伙伴- 也是竞争者
为在华盛顿和北京这两个引力中心站住脚,欧洲必须结束让人痛苦不堪的内争,而是实现新的一致,重新拥有行动和决断的力量。不过,北京完美掌握着"分而治之"游戏的技巧。欧洲人必须知道: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中国并非只是伙伴,而且也是竞争对手。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