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德国:难民融入计划 - 什么计划?
2016年3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与一般德国家庭不同的是,我们家的周末从周六下午开始,原因是孩子们周六还要在中文学校上课。学校位于波恩火车站后面的国际活动中心。在中文学校结下的友谊有点儿"患难之交"的味道,毕竟在一个没有中文语境的地方学几千汉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间休息的时候,活动中心的院子里不只中国孩子,还能听到俄罗斯语和非洲国家的语言。
从周一到周五,国际活动中心为刚刚来到德国的小移民开办德语课。为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活动中心别出心裁的艺术班实行一半一半的原则 - 一半德国孩子,一半外国孩子。大家不仅一起学习,还经常联欢。这时候,中心便回荡着童声演唱的异国情调的歌曲。
我经常想,如果要寻找一个多元文化成功的例子,这个国际活动中心就是典范。多年来,我对波恩市心存感激,因为是市政府租下了这栋私人基金会的房子,为大约15家移民团体无偿提供学习本国语言的场所。这样,家长们只需支付师资的费用。
晴天霹雳
去年年底我们突然听说国际活动中心即将关闭的噩耗。这是什么原因?我给市政府写信询问。青年局的答复是:将在四月底之前把有关活动中心未来的考虑结果通知各政治监管机构,在那之前不公开细节。
我给格拉莫尔先生(Nobert Gramer)打电话,他曾经领导该中心30余年,去年年底退休。他说:"开始的时候,市政府想从中心调走两位工作人员,把他们派到难民营去工作。"其中的一位我很熟,每个周六他都在中心充当大管家。这位原籍伊拉克的中年男人掌握四种语言,其中包括阿拉伯语。市政府想把他安排到难民工作的第一线,我很快以理解。"不过,国际活动中心现在也成了难民工作的第一线",格拉莫尔说。
原来,中心自去年以来扩大了为新来难民儿童的服务。"我们与负责未成年难民的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不断将12到15岁之间的没有父母陪伴的少年送到我们这里,他们当中有的已经进入德国学校,有的还在等待",格拉莫尔说:"在这期间,他们在中心学习德语,或配合学校的课程,或为学校做准备。"在这一背景下,把中心唯一懂阿拉伯语的工作人员调走不是很荒唐吗?于是调动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各种小道消息
但是没过多久又传来整个中心将被关闭的消息。也许是费用问题?格拉莫尔说:"我也听到过这种说法,但很快也被推翻了,因为房租、附加费用和六名员工的开支加起来很有限。"
还有谣传说中心关闭之后将改建成难民营。格拉莫尔认为这不可能,因为该建筑不符合居住的要求。另一种说法是:市政府打算将这栋包括五、六间教室的小楼变成专门针对难民的语言学校。这也不合逻辑,因为中心为难民儿童开办的语言班在波恩是独一无二的,只不过他们不是中心唯一服务的对象。假如市政府果真有此计划,那么这无异于为一个移民群体牺牲其他移民的利益。
什么计划?
我的猜测是:波恩市政府根本就没有计划。它所在的北威州刚刚骄傲地公布了联邦范围内第一个难民融入计划,包括增设数千教师的位置。目前缺少的是资金,因此拆东墙补西墙。等计划启动之后,一定会有高瞻远瞩的公务员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应当给难民儿童开办配合学校或为入学做准备的德语班。于是刚刚寿终正寝的国际中心又恢复原来的课程。只是我们这些已在德生活多年的移民永远失去了一个活动场所。
德国记者Rita Knobel-Ulrich在她的纪录片"融入的混乱"中描述了目前德国难民工作的缺陷。很多难民在无所事事八、九个月之后,才有机会上德语班,而且上不上全凭自觉和自愿。于是这个空缺由就有其他人来填补。比如伊斯兰的老师来到难民营给孩子们灌输他们的价值观;隔壁,他们的父母坐在同样是伊斯兰信仰的兄弟开设的语言班里,当然是男女分开的。
换句话说:国家对新老移民融入德国社会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些地方官员却不乏给成功融入项目判死刑的勇气。与如此令人气馁的趋势相比,如何解决孩子中文学校的问题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周四下午五点,文章中提到的15家移民组织(包括中文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将在波恩Stadthaus门前游行。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