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民情不断变化的中国社会
2005年1月21日“中国社会一直面向家庭。直到今天,人们在家庭范围内,广义上也包括朋友在内,都在经济上互相帮助,尤其帮人摆脱困境简直成了义务。一旦出了家庭的圈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嘎然而止。在中央集权的中国,博爱、善举和见义勇为很少见。出现灾难时,当然是国家出面,也就是说,这时由国家代替家庭。
随着中国的开放,中国境外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地成了人们普遍注意的焦点,特别在亲自到过外国或从媒体中获得有关信息的年轻人中,世界不可分割的意识在增强。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灾难的图象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地球上其它地区老百姓遭受的不幸深表同情。虽然各地的红色捐款箱主要由国有企业设立、机关和企业中的捐款由国家倡导、义演和其它慈善活动由国家部门举办,但我们总可以看到,城乡贫富人民都自发捐赠,努力为灾区提供援助。”
西风东渐,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节日感到厌倦,对西方节日却十分钟情。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以中秋节为例说,中秋月饼成了行贿物品的外包装,月饼内不仅有高级手表等物品,甚至有金条,受贿者当然是有权有势的党政干部,文章接着写道:
“春节时,这一切就变得更公开、更贪婪了,大量的金钱在此期间易主。但年轻人缺钱,正如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份调查报告所说,年轻人刚开始自己的职业之途,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过去人们以为,中年人负担最重。但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二十至三十岁的人最辛苦,他们在家庭的温暖巢穴中长大,现在一下子落入冰冷的水中,要找好工作、漂亮的女朋友,还要自己买房子。节日的时候,他们想休息一番、安静地舔舐自己的伤口,或者与爱人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
但中国的节日并不能给他们提供这一切,中国节日讲究吃好的、讲究馈赠贵重礼品和烦人的串门走访。而西方节日则使年轻人感到摆脱了家庭和传统的累赘。他们写贺卡、互致问候,不过写的是‘恭喜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