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有忧:新闻自由和民主
2007年7月1日“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城市,一个带有英国特点的中国城市。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殖民地在回归的时候象香港这么富庶。”
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在1997年6月30日,香港主权正式交接前一天这样说。在共产党的统治下,香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也只让这座城市暂时失去了光彩。2006年香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与上海的竞争中,香港这颗“东方明珠”也并未显得逊色。如果说上海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那么“香港是中国对外的金融和贸易臂膀,比如去年香港在公司上市的规模方面超过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排世界第二。2006年,中国16%的出口经过香港。”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施雷弗格特教授这样说。香港还有一些其他中国城市望尘莫及的优势,包括法制国家机构,独立的司法和新闻自由。在大陆被噤声的异议人士可以在香港发表文章。但这项自由也渐渐被掺入了水分。不久前香港记者协会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得出的结果令人吃惊:30%的受访者承认,在工作中进行过自我审查。
记者协会大陆组的负责人张炳玲认为,香港的记者现在已经谙熟中央政府的禁忌话题,并依此调整了自己的新闻报道。新闻自由被打折扣的另一个原因是:“香港很多做报纸的老板不是单单做报纸,还有其他很大的生意在大陆,如果要保住在大陆可以赚钱的生意更畅通,在香港的报纸杂志这些可能比较小的生意就要服务于大陆的生意。另外香港一些媒体老板在大陆体制里有一席之地,比如人大,政协代表,所以媒体跟政府的关系很密切,使香港媒体慢慢丢失了独立性。”
49岁的梁家杰投入了争取维护香港独立性,争取全面民主的斗争。身为律师的梁家杰2007年春天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作为首位反对派候选人竞选特区行政长官。香港历史上首次出现选战的场面。在由近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中,梁家杰最终获得了120多张支持票,而该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是北京政府选出的,他们把票投给了北京首肯的人选曾荫权。
败选的梁家杰坦然接受这一结果:“这一次我参选主要不是希望自己当选,而是希望能改变现在的选举制度,使得下一次2012年香港人每人手中都有一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举我们的行政长官。”
不过即使这一次的选举中香港民众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投票,梁家杰还是没有获胜的机会。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举行的是直选,这位民主派候选人也只能得到16%的选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施雷弗格特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对许多香港市民来说,物质条件的改善比政治更重要,“他们可能认为曾荫权是个更在行的经理。另外,港人也想同北京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也很重要。我想,如果香港的经济出了问题,那么香港公民就会对政治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我建议设立一个香港民主的房地产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是香港经济景气的晴雨表,如果该价格下跌,那么人们对民主的呼声就会更高。”
对此中央政府会作何反应,尚不得而知。不过仅梁家杰参选这一事实就已令北京颇感受到挑衅,以至于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说出了硬话:中央授予香港多少权,特区就有多少权。不过北京也不会一味逆香港民意行事,以免危及响香港的稳定。毕竟一国两制应成为两岸未来统一的模式。
如果指责北京不愿实行普选,拖延香港的民主进程,人们不禁要问,当初港英当局为何没有引入普选制度呢?施雷弗格特教授说:“这确实是历史的讽刺。现在我们期待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推行全面民主。而一向将自己表现为自由堡垒的英国其实是冷酷的宗主国。它以非民主的方式统治了香港150多年,直到将香港归还中国已成定局之时,港府才急急忙忙给香港政体加进了一些民主的因素。这实在是有些虚伪。”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