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政治书籍退潮 刘晓波成“例外”
2017年7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来自37个国家及地区、670家参展商破历年纪录,观众人流顶盛。去年书展参观人数突破百万,主办单位预料今届人数会再创新高。然而,参展商几乎被大型书商或出版社垄断,小型书商敌不过高昂的参展费用而在书展中销声匿迹。而过往一直深受欢迎的政治书籍,今年只有不到十个展摊出售, 如"刘晓波传"、"六四"事件及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书籍。再加上今年主题为旅游,不少出版商大推旅游主题的书籍,被批评为像旅游展,失去了书展应有的文化文学气息,不少观众因而感到失望。
没有文化气息 书展成为 "散货场"
从事翻译工作的王女士是书展的常客, 笑言除了一两年刚巧不在香港外,其余几乎年年都来, 逛书展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目之一。然而,王女士坦言对今届书展感到失望,形容这是二十多年来最没文化气息的书展。王女士对德国之声表示,今年书展的主题为旅游, "乍看还以为去了旅游展"。 尽管香港的确有很多旅游爱好者, 包括她自己,然而,坊间大小书店充斥着各种旅游书籍,早已令人产生腻的感觉。而另一个大型旅游展同样有大量的旅游书籍展出。王指出,书展应是推广文化及文学的平台,最理想是能做到雅俗共赏,而过去两届年度主题均能兼持,然而今年予人感觉却是较偏向旅游生活的提材,而忽略了文学及文化素养。王又指出,近年书展成为了许多书商及出版社的"散货场",把过往积存的书籍,在书展期间大减价出售。因此," 许多观众行书展像行花市一样, 一心只希望能扫平宜货"。
书展要肩负起推广传统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 教中文科的中学老师古先生, 带着他的学生来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中学生一起阅读的活动,坦言作为中文老师,希望能借着书展的机会, 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言是旅游爱好者的古老师,对今年的书展主题为旅游却没有特别惊喜。古坦言自己喜欢游历一些较冷门的国家及地方,如中亚细亚、外蒙古等, 这些书籍在展摊上却欠奉,有的只是一些热门的旅游地方介绍,一味的吃喝玩乐,缺乏深度的主题探索思考。
古老师对德国之声表示,近年香港的教育日趋势利, 太着重考试成绩表现而欠缺传统儒道文化及伦理的教育。古认为,书展不应一味以商业角度出发, 主辧单位应要肩负起推广传统文化、加强两岸三地的文化互动的角色,并能多开放一些敏感题材、多元化题材的书籍,才能让整个平台百花齐放。
政治书籍失踪影
除了退了色的文化气息,今年香港书展呈现一大变化,就是政治书籍全面的退潮。往年政治类书籍和讽刺香港政府、特首的书籍,今年几乎不见踪影。主打出版本土、政治书籍的出版社"次文化堂" 社长彭志铭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近年香港的政治气份低沉, 政治敏感的书籍市场也日渐收缩。彭指出,随着时局的变化,铜锣湾书店事件、雨伞运动后的低谷,市场上是一片政治的灰心与失望 ; 另一方面,政治的打压,令到不少出版商及作者转而出版其他类型书籍,于是关于政治论述及政治敏感题材的书籍, 便逐渐在书展中失去踪影。"作者不敢写、出版社不敢出版、印刷厂不敢印刷、书店不敢卖,"没有书,买的人也就少了。"
过往曾出版多本争议性的政治及本土书籍的"次文化堂",今年书展 "变阵"以"历史"为主题,主打15本本土文化史、外地独立革命史等书籍;如林匡正所著的《独立》及《革命》;刘锐绍的《从六七暴动到今天》,又有书籍讲香港足球史,题材多元化,盼年轻人可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土历史文化,又从美国独立史、茉莉花革命中汲取经 ,让他们在历史中醒觉。彭告诉德国之声,初步的销情不俗,一些中学生特地跑到摊位去购买新出版书籍, 教他欣慰。
以"我没有敌人"( 出自2009年刘晓波向法庭递交的陈述文章〈我没有敌人- 我的最后陈述〉) 作摊位布置主题的"次文化堂", 是至今唯一一间小型规模的出版社,连续28年坚持参加书展, 从没间断。彭指出,这么多年,纵使经营如何困难,仍然坚坚守出版人的本质理念 : 出版好的的书籍, 到读者们醒察, 提升他们的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向世界证明,香港仍然是有言论及出版自由的地方。
刘晓波书籍受追捧
尽管只有少数书摊展售敏感的政治书籍,然而,两天所见,展示《刘晓波传》的摊位前人潮络绎不绝,尤其不乏内地读者。香港"田园书屋"在书展中出售《刘晓波传》及《零八宪章》,书屋负责人向媒体表示, 两书各准备了一百本,卖完不会追印。第二天的傍晚,深圳读者程先生专程由深圳赶来,希望购买《刘晓波传》, 刚巧书摊上的书本已售完,正等待补货。程对德国之声表示, 他明白带此书回深圳过关时存在被没收风险,然而这本书对他实在太重要,"我们在国内都不敢讨论 , 我就以购买他的书来作为对他一种尊敬的道别。"
从事电子工程的程先生坦言经常到香港购买书籍及杂志,特别是一些对国内最新政治动态的分析报导,尽管有些存在炒作成份。 然而, 他仍然很羡慕香港的言论及出版自由,坦言香港与深圳只是一河之隔,然而在深圳,很多年青人不知道有刘晓波,在香港却有很多年青人跑上街头去悼念他,教他十分感动。而对于近年书展的敏感书籍越来越少,程表示感到很可惜, 然而作为内地人深明出版社也要生存,只期盼香港一些出版社仍然能坚持出版一些可贵的题材书籍。
台湾书商高度参与
历年来香港书展上除了本地及国内书商外,台湾出版社也一直高度参与。今年展共有300名书商参展, 成为一支强劲的阵营。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林敬彬向德国之声表示,台湾书商今年带来了约5万册书本,以满足香港读者。林指出,近几年来,港人赴台旅游人数众多,且倾向深度旅游,住民宿、走乡间, 享受台湾的慢活风情。因应这种趋势,他们今年带来了许多有关台湾风土人情、美食和旅游的书籍。此外, 香港读者也很喜爱台湾出版的书籍,尤其以励志、旅游、养生等题材更受追捧,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台湾与香港同样以繁体字书写, 读者阅读时感到一股"熟悉的温暖。"
然而,香港书展近年的参展成本不断增加,开始令一些台湾出版商却步。林敬彬告诉德国之声, 今年有些台湾书商, 原本已订好了展位, 然而却因为展位的租高太高而最后选择放弃参展。他坦言, 期盼香港主办单位贸易发展局不应只看重经济效益,而是要肩负推广文化为己任,调低参展费用, 鼓励文化交流。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