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那道隔離牆
2013年5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春日的陽光下,克雷米森(Cremisan)山谷風景如畫--修道院、橄欖樹、梯田。天主教慈幼會的修女在此開設一家巴勒斯坦兒童的小學,修士釀造著名的克雷米森葡萄酒。位於耶路撒冷與伯利恆之間的山谷是一片綠洲。然而,田園風光或將很快消失。
特拉維夫特別法院裁定,以色列穿越山谷建造隔離牆的計劃"妥當"。理論上,推土機現在就可以工作了。對這裡的巴勒斯坦居民而言,這是沉重的打擊。據聯合國統計,以色列與以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之間的隔離牆約708公里長。其中,62%已完工。六年多以來,克雷米森山谷的巴勒斯坦居民試圖改變隔離牆的線路。他們向以色列法院申訴,每周舉行戶外禮拜儀式。
天主教人權組織聖伊維斯協會(Society of St.Yves)顧問亨萊恩(Anica Henlein)表示,法院確認隔離牆修建路線,意味著修女的巴勒斯坦學校將留在巴勒斯坦一邊,但三面都被隔離牆包圍。相鄰的慈幼會修士和修道院則留在以色列一邊。兩者之間將修建一座大門,由以色列士兵把守。亨萊恩表示,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向以色列最高法院申訴。她希望會獲得改判。
阻礙?保護?
對巴勒斯坦人來說,隔離牆首先意味著日常生活的不便。一些農民的田地突然到了隔離牆的另一邊;耶路撒冷人的城市被切割。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的道爾芬(Ray Dolphin)指出,以色列有關部門承諾修建大門,允許農民進入田地,但是,農民必須持有通行證,而通行證很難拿到。
對以色列人而言,隔離牆首先是出於安全考慮,為了防止恐怖襲擊。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萊爾納(Peter Lerner)表示,這是最關鍵的。"十年前,人們不可能去咖啡館、乘公車、去購物中心,因為鄰座的人引爆炸彈的威脅始終存在。"2000年巴以衝突期間的自殺式襲擊事件,成為以色列民族記憶的烙印。萊爾納認為,修建隔離牆後,以色列人可以相對安全和自由地生活,就像在世界其它地方一樣。
有爭議的修建路線
特別是隔離牆的修建路線引發爭議。它穿越丘陵和山谷,分隔東耶路撒冷的村莊和阿拉伯人居住區。海牙國際法庭2004年裁定,以色列應保護本國國民安全,但隔離牆必須按照所謂的"綠線"修建,才符合國際法。"綠線"是1949年的停火分界線。但以色列人權組織B'Tselem估計,85%的隔離牆計劃建造、或已經建造在約旦河西岸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也就是越過了"綠線"。
大部分巴勒斯坦人批評的也不是隔離牆本身,而是其走向。居住在東耶路撒冷近郊的巴勒斯坦人哈希米(Suheir Hashimi )親身經歷自家門前建起一道牆。她說:"我可以理解對安全的需要,但是,如果他們想建隔離牆,就在他們一側修建。現在他們在阿拉伯居住區中間建牆,把許多巴勒斯坦家庭分隔開來。"
以色列面臨新的威脅
以色列認為,這道隔離牆起到防護作用。過去數年來,恐怖襲擊的數量明顯減少。但擴建工程進展並不順利。專家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工程昂貴、複雜。以色列最高法院正在處理許多申訴,許多巴勒斯坦人要求拆除建在自己土地上的隔離牆。還有一些修建路段在政治上過於敏感,難於施工。
特別是,以色列所面臨的威脅近年來發生變化。鄰國敘利亞爆發內戰,埃及穆巴拉克政權下台。以色列反恐專家伽諾(Boaz Ganor)認為:"阿拉伯之春,也讓恐怖主義組織如基地和薩拉菲勢力更接近以色列邊境。對以色列的防禦而言,隔離設施仍十分重要,以阻擋恐怖分子的滲透。"
作者:Tania Krämer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