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港台媒體點評中國修憲:強人政治回潮?

文山 摘編
2018年3月12日

中國全國人大高票通過修憲案,取消了對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這一改動也引發了許多香港以及台灣報刊的關注。

https://p.dw.com/p/2uC4l
China Regierung Aufhebung zeitlicher Begrenzung
修憲案表決票用7種文字印刷。這位代表已將表決票中部左側的「贊成」框塗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明報》刊發了由專欄作者鄭立撰寫的評論。題為"中國憲法無異觀音借庫"的文章認為,中國修憲這件事情根本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重要。

"中國沒有憲制,中國憲法並不是憲章,只能說是一種純粹裝飾,和'觀音借庫'沒什麼分別。觀音借你一億元,實際上你只能得到一張寫了字的紙。中國憲法也只是一張寫了字的紙,如果勉強要說它有什麼存在價值的話,那就只是為了讓公眾以為中國有憲法,滿足一些認為現代國家應該是憲制國家、應該有憲制,但不知道憲制實際有什麼用的人,讓他們減少抗議理由而已。"

"就算不修改中國憲法,國家主席只要有足夠政治實力,要連任其實也是完全沒有問題,中國沒有任何法院可以阻止這件事。倒過來說,如果國家主席實力不足,憲法也不能保障他任何東西。今天未修改之前,中國憲法第35條已有寫要維護言論自由。與其說北京政府每天都在違憲,不如說根本沒有'違憲'這個觀念。"

"所以對於修改中國憲法這件事情,不需看得太重。如果有誰真的很在意他們的憲制的話,比起對這修改有很大反應,他更需要的是先去建立獨立的法院和設下違憲審查。"

China Nationaler Volkskongress 2018 in Peking
反對、棄權票寥寥無幾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以"歷史會記住帝制復辟的那一天"為題,痛心疾首地抨擊三十多名來自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也為修憲案投了贊成票。

"港區人大代表好歹比內地代表多一點自由、多一點資訊,他們絕大部份有自己的事業、專業,沒受中共黨組織的直接控制,家人的生活及前途也不致受北京掌控。這些人只要願意絕對可以多說點真話,提醒北京當權者復辟帝制是在逆歷史發展潮流,對國家及人民不利。可惜,這些有言論空間有自由意志的港區人大代表為選擇了反動,甚至連假裝沉默也不願,而是堅決留在北京投票以示效忠,心甘情願讓自己扮演二十一世紀的'張勳'搞復辟。他們墮落之深、之徹底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

"的確,即使全體港區人大代表都反對修憲議案都阻撓不了習帝復辟的野心,都阻擋不了今次大倒退。但在歷史大倒退前,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即使只有一把聲音、一張反對票也是好事,也算無愧於歷史。偏偏三十多位港區人大選擇同流合污,自甘成為'習帝'幫兇開歷史倒車。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把他們的名字牢牢刻在歷史恥辱之柱上。"

而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則以"修憲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為題,評論認為,中國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這是中共黨內外的廣泛高度共識。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正進入新的歷史時代,對憲法有關規定進行適當修改,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要求,亦是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

"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國家好、香港更好。憲法不斷完善,有利於保障'一國兩制'在香港繼續成功落實,進一步彰顯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香港必然能在新時代的中國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

Fortsetzung des Volkskongresses in China
習近平將自己的表決票投入票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Wong

台灣《聯合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習近平修憲的警示:台灣將走向民主無用論?"的客席評論。作者黃益中注意到,恰恰是在任時曾經推行最血腥暴力威權統治的蔣經國,至今依然在歷次民調中獲得遠超其他各屆總統的民意認同度。

"那些政治謀殺,當時的國人不可能不知道,但顯然多數民眾仍認為,蔣經國經濟上的'功'遠遠大於政治上的'過'。這就如同現在的中國人民,即便知道習近平統治下管控更趨嚴格, 思想更加嚴打,但如果來做民調(而且是真的民調),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依然是滿意習近平統治,甚至直逼鄧小平的聲望。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準真的提高,就跟當年的台灣一樣。"

"我仍願相信民主自由的可貴,也希望這套制度能永續經營。但是台灣的統/獨內耗,過去僅止於國會殿堂,如今已放大到全民生活,特別在網路發達以後,每個人都擁有無上限的開火權,每天閒暇時的樂趣就是在網路上盡情攻擊看不順眼的一切,而且越偏激的言論或行動,越能得到同溫層網友的吹捧,贏得現實生活中或許得不到的網路虛榮感。"

"我不知道網路的戰火還會延燒多久,我只知道台灣這種停滯的內耗狀態顯然看不到盡頭。我認識的、那些有機會離開台灣拚事業的年輕朋友,多數都不再留戀這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了。至於我,可以大聲說愛台灣,那是因為我在這裡有穩定的收入、不錯的生活。我不忍心的,是眼看著那些留在台灣卻得忍受低薪辛苦生活的朋友們,而我無能為力。"

台灣《自由時報》的社論以"以更有力的治國效率 因應習近平變數"為題,認為台灣絕對不能走強人政治的回頭路。

"面對周邊強人治國,尤其是對岸鬥性堅強的習近平,台灣儼然增加了安全與競爭的壓力。如果台灣也有一個強人,例如李登輝時代,也許可以自信地走民主的路,並兼顧厚植國防經濟硬實力,以抗衡開發獨裁的非民主模式。但今天的台灣,民進黨雖然完全執政,蔡英文總統明顯不想當一個強人,她的政治風格傾向溫和,對外崇尚和平談判,對內講求社會對話。老實說,在民主承平時代,這樣的領導風格符合民之所欲,但在改革轉型階段,歹戲拖棚可能會讓渴望革除積弊的民意落空。尤其是,其他國家的強人,對內對外的鐵腕效率,經常被拿來作比較,反對陣營更不會放過機會。"

"政治強人的碰撞,川普與習近平、金正恩之間的互動,充滿戲劇性的跌宕起伏,對東北亞、亞太的戰略影響,可能產生比以往更迅雷不及掩耳的變化。以故,台灣在地緣政治上要維持現狀恐怕也不可得,採取積極作為以維持動態平衡,小英政府恐怕必須調整步伐。春節後,蔡總統調整國安團隊,有評論認為她對兩岸政策表現了比較強硬的態度。如果屬實,這隱含蔡總統有意改變領導風格,而這在強人治國的周邊環境確有必要,否則中國從機艦擾台繞台到惠台三十一項政策的銳實力展示,'善意誠意'將被對方視為示弱而刺激其進擊意圖。"

"台灣民主沒有回頭路,不論是蔣經國式威權強人,或李登輝式民主強人,都很難在民主深化過程中再出現,除非台灣遭逢嚴重危機。不過,沒有強人,並不等同民主不講效率,不論身段如何柔軟,只要具有領導定力,民主自有效率,人民也有感,國家更能正向前進。最為忌諱的是,眼睜睜看著民主體制被民粹幽靈附身,民主活力委靡不振。在其他民主國家,完全執政下可能是民主強人,在台灣卻因過度尊重少數而淪為民粹俘虜,將近兩年來的民主游擊戰內耗又內傷。對岸的強人治國,對台灣既是領導的挑戰,也是國家的挑戰。但願蔡賴體制重整旗鼓之後,能以更有力的治國效率,因應習近平變數。"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