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中共都不會開心

2024年10月13日

有評論談及賴清德在第一次國慶文告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呼籲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共產黨對這段「捧殺文」一定不開心,但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共產黨都不會開心。

https://p.dw.com/p/4ljO7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第一次國慶演說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第一次國慶演說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共產黨還可以拿什麼理由尋釁賴清德?》,作者陳嘉宏指出,如果把賴清德的第一次國慶文告拿來與蔡英文2016年首次國慶文告相對比,會相當程度透露了這兩位民進黨籍總統在初登大位時的政治處境,以及他們亟欲向外界形塑的形象。例如,出人意料地,賴清德整篇文告談了9次中華民國,2016年的蔡英文僅有3次,更多時候,當時蔡英文是以「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即使是馬英九,在他最後一次國慶文告與他最愛的中華民國告別時,也只講了10次。

文章說,特別的是賴清德在文告裡多次談到中國的角色,呼籲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共產黨對這段「捧殺文」一定不開心,但其實無論賴清德說什麼,共產黨都不會開心。

作者認為,賴清德身為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在這篇文告中使用「中華民國」的次數,引用中華民國的語匯與史觀,以此堆砌他想維持現狀的誠意,已經做到民進黨人的「極致」了。賴清德可以這樣做,一方面是他早年獨派色彩的保護色(像2016年的蔡英文就沒這個本錢);另一方面,也代表邁入第9年執政的民進黨,已經更能自信地融入中華民國這個身軀裡面。

賴清德國慶演說:盼中國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維護區域安全

虛無的「歷史虛無主義」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官方背書「歷史虛無主義」》 ,作者胡又天討論由一部「援共文」改編網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時指出,在中國語境中,只要誰文章、作品裡出現這一類「逆向民族主義」的苗頭,或者特意強調某些黑歷史,來削「我黨」的面子,又或者是在你覺得不該開玩笑的地方開玩笑,那就可以給它扣上「歷史虛無主義」這一頂帽子。例如1980年代,有一類順口溜:「革命革了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為什麼?便如經典紅歌《社會主義好》改編版歌詞:「反動派 沒打倒/資本主義夾著錢包回來了/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坑蒙拐騙新的高潮/新的高潮」。在這種說法之下,過去幾十年、幾億人的生命,似乎都虛擲了;所有曾經激情澎湃的話語,都變得虛無了。

文章指出,「援共文」真正要命的,還在思想、路線、文化上的「質」的差別。例如,把二十世紀到現在,全世界各種成功的小說、漫畫、音樂、電影、游戲,特別是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的,給輸送到過去,然後秘密基地改一改,變成中國、蘇聯作品,再賣到美國日本以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去打文化戰爭。沒有以前「自由世界」裡的創作環境,那些文娛作品也不會出現,然後你用這些東西來取得文化勝利,乃至於讓中國跳過「前三十年」的「彎路」,提前走上改開以後所謂「中國模式」的康莊大道,那這是自由世界的勝利,還是紅色陣營的勝利呢?

文章還指出,該網劇宣傳語中的 「光輝十月」是兩蔣時代的台灣用語,因為十月十日,是三民主義新中國、中華民國的國慶,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三十一日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滿街懸掛國旗,「就問你夠不夠光輝。而匪偽政權的十月一日,當然不能包括在內」。

蘋果公司:屈從中共還是擺脫中國?
蘋果公司:屈從中共還是擺脫中國?圖片來源: CFOTO/NurPhoto/IMAGO

蘋果公司:屈從中共還是擺脫中國?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與中國「分手」很難》,作者Peter Coy指出,在這個時候當一家向中國銷售或從中國採購的美國跨國公司可不容易。隨著美中兩國政府針鋒相對,它們也在逼迫企業選邊站。

文章以福特和蘋果兩家公司為例。這兩家美國公司都曾把在中國開展業務視為一大亮點,現在卻多次被迫艱難地做出解釋。就蘋果而言,「多年來,蘋果一直屈服於北京方面的要求,屏蔽了一系列應用程式,包括報紙、VPN和加密消息服務。」蘋果「還在中國建了一個數據中心,用於存儲中國公民的iCloud訊息,包括個人通訊錄、照片和電子郵件」。

文章說,儘管蘋果在中國仍廣受推崇,但它正在失去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並遇到了政治阻力。雖然蘋果一直試圖博得政府的歡心,中國政府部門和得到政府支持的公司已禁止員工在工作時使用iPhone和其他外國設備。蘋果已採取措施,降低在零件方面對中國承包商的依賴,但進展緩慢。專家認為,即使蘋果想那樣做,「擺脫中國也將需要十年時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