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坎昆:德國指責美國不公平政策
2003年9月10日廣告
聯邦消費者保護、食品與農業部(一般簡稱農業部)部長蕾娜特.屈納斯特女士在啟程前往墨西哥之前對德國之聲記者說,坎昆的討論不應侷限於貿易自由化,不能讓強者的權益通行無阻,應該更多地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部長女士說:「重要的是,起碼要說起,要用各種不同的速度分別削減補貼。假如我們能夠推出這條原則,那麼我們可以在今後幾個月裡進行細節討論,應該涉及哪些產品。我敢肯定,那些最貧窮國家會提出棉花和糖。」
她還強調道:「世界貿易組織會議的目的必須是為最貧窮國家設計一個保護機制,使它們能夠有所發展。」走出了這一步,才有資格談發展問題圓桌會議。
屈納斯特部長批評了美國的政策,她說:「在歐盟已經就農業改革進行了討論的這麼一個時候,美國卻在新推出的農業法裡規定,在今後6年裡給它的農莊主們1730億美元的補貼。」她批評了美國通過出口基因食品來解決貧窮國家的飢餓問題的打算。
此外,屈納斯特提出要給50個最貧窮國家徹底免關稅,「從而至少讓它們能夠站起來。」
這次坎昆會議爭論的要點必然是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和保護性關稅的問題。這些措施給貧窮國家的出口造成了極大困難。雖然農產品只佔世界貿易總額不到10%,但在敏感性上沒有任何一個論題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對於佔世貿組織成員國五分之四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農產品往往是它們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如果美國、歐盟、日本堅持它們至今的補貼與關稅政策,最貧窮國家的農產品幾乎沒有機會出口到這些國家。
在中國、印度、巴西的領導下,龐大的發展中國家陣營要求北方國家削減農業補貼。北方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達到日均10億美元的總量。巴西總統盧拉說:「假如富國在聲稱自由貿易的同時繼續推行保護主義,我們的出口努力是不會有成果的。」
(平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