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未來系於反腐之成敗」
2013年9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16日一期的奧地利《評論報》「討論」欄目刊登美國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布希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博斯金(Michael Boskin)的一篇評論。博斯金教授在文中強調,薄熙來案凸顯出,腐敗和黨政高層的濫權是中國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一個經濟上成功的中國更可能穩定、在地緣政治上起建設性作用,而經濟的成功最終取決於法治:
「研究表明,所有權的堅定實施和一個穩定、可靠的稅賦及調控系統對經濟的長期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國改革的鑰匙、中國人民最為切望的東西就是『法治而非人治』:一種公正的管理和理性的法律,不給少數有關係的人以特殊的優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堅定反腐是頭等大事。的確,如果中國欲加入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或台灣這樣的『避開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及地區的行列,減少腐敗具有根本意義。這一陷阱正困擾許多發展中國家,使它們難以成為發達經濟體。因此,習近平的反腐運動的目標絕不僅僅是許多官員的受賄和恣意妄為。中國如要有一個繁榮昌盛的未來,就必須限制政府官員們的行政權限、減少國有企業的強勢地位和對它們的補貼、加強法治、實現司法獨立。」
文章接著從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出發指出,中國完全可以以史為鑑,取法於他國,在朝法治的方向上做出更多努力。作者還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中國現在的領導人應該好好看看那些榜樣。建設一個真正獨立的司法需要時間。但是,一些法官完全可以由中央政府任命並供給薪資。這些法官直接對中央政府負責,而不受地方官員的管轄。就像明代那樣,法官和其他官員每幾年便調換一批。……一個獨立的司法和政府官員的財產公示是美國和其他多數發達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抑制以至阻止—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腐敗的關鍵因素。這是一個寶貴的經驗,中國應該比某些盤根錯節的精英們所願意的更快的速度學習這一經驗。」
廉價大眾之難
《南德意志報》「經濟」欄目上刊登一篇報導,對大眾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就是否開發專門用於中國及亞洲市場的一個廉價品牌作出決定提出如下觀點:對這個已經擁有12個品牌的歐洲最大汽車生產商來說,專門開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眾車」可能意味著大眾公司決心同迄今的企業文化決裂:
「尚未得到回答的問題就是:這個第13品牌是否會因同(大眾)的企業文化徹底決裂而遭致失敗:大眾到底是否有意生產廉價車?在皮希(Piech,監事會主席)和溫特考恩(Winterkorn,董事會主席)孜孜訖訖於高品質產品的這個康采恩,難道會允許生產廉價品?……生產商如何因這一廉價車計劃而犯難,可以從以下這個現象看出:這種新款車不能讓人一眼看出是大眾車,這個『廉價轎車』還沒有名字。市場營銷專家們在相關問題上傷透了腦筋。是啊,內部是瘦型大眾,外表又完全不能是大眾,這樣的一輛大眾車,該取何名?」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